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和扩张型货币政策相反的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是货币政策运用的一种。
主要措施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1、减少货币发行
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在原有数量上不再增加。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常见措施为在公开市场发放政府债券,买国债的多了,市场上流通的钱就相应变少了。
4、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它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5、提高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6、选择性信用管制
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7、直接信用管制
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影响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紧缩性货币政策并未影响商业银行整体较为宽松的资金面环境。尽管央行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紧缩性政策回收流动性,但是外汇占款的增加额仍然大于基础货币的增加额,银行体系超额流动性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率仍较充裕。银行信贷扩张具有充裕的资金基础。
第二,央票对银行贷款增长存在挤出效应。尽管资金面较为宽松,银行的放贷冲动较强,但贷款增长始终低于存款的增长,银行体系存贷款差不断扩大,存贷比不断下降。商业银行持有央行票据对贷款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
第三,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受央票挤出效应的影响,加上金融业股票融资、债券融资进一步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银行贷款资金的依赖,近几年贷款增长率明显低于存款增长率,银行体系存差规模不断扩大,银行资金运用压力有所增加。
发布于2018-7-23 13:42 苏州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