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老师要怎么理解货币的流通规律?
还有疑问,立即追问>

请问老师要怎么理解货币的流通规律?

叩富同城理财师 浏览:2319 人 分享分享

9个顾问回答
首发顾问 严 经理
你好,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流通的规模是由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间内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周转次数。

发布于2018-8-9 14:43 成都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咨询TA
货币流通规律
LawoftheCirculationofMoney
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其中,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这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币量相适应,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造成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
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以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因为在本期内用延期支付方式赊购的商品无须支付货币;前期用延期支付方式赊购而在本期内到期的货款需要支付货币;交易双方互相赊购的商品可以彼此抵消。所以,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发布于2018-8-9 14:59 北京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2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1、纸币流通规律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社会所需要的货币必要数量的变化规律。
  2、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联系:
  马克思明确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也就是说,纸币发行的数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数量。
  由此可见,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有着内在的联系,纸币必要量与金属货币必要量有着同增同减的关系,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必要量大,则纸币的必要量就大,反之,亦然。如果违背纸币的流通规律,任意发行纸币,势必造成纸币的贬值,破坏币值的稳定性。

发布于2018-8-9 14:39 北京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首发回答
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发布于2018-8-9 14:38 苏州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一、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
1、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运动形式为:商品——货币——商品。
2、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商品形态的变化服务。
二、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商品流通所决定的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如果考虑到货币执行支付职能的情况,则分子项的商品价格总额可调整为:商品的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三、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流通规律。其基本内容是:
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发行总量

发布于2018-8-9 14:39 武汉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在传统理论中,大多是这样描述纸币流通规律的,也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需要量,纸币发行量决定纸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的规律。显然,这种表述是在以金、银为本币的情况下作出的,但是随着货币体制的改革,这种表述显然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实际上的纸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的商品价值量决定流通中的纸币需要量,纸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由流通中的商品量和纸币发行量所决定的规律。假如流通中的商品量少于纸币流通量,纸币的币值就有可能下降,商品价格水平就有可能上升,或者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商品量的需要,其结果也相同;反之,如果实际流通的纸币量少于商品流通量,由于流通中货币量不足,因而将导致商品流通速度下降,纸币的币值就要上升,商品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向下波动。实际上,在现代市场中,由于流通中的纸币量只是货币流通中的一部分,因而要影响纸币的币值和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还需要有信用货币的支持。也就是说,纸币发行量如果同信用货币流通量同时扩大,并且高于商品流通量的需要量,价格总水平才有可能普遍上扬,也就会发生我们经常讲到的通货膨胀。

发布于2018-8-9 14:39 上海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可以看出,根据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正比;而货币流通速度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反比。

发布于2018-8-9 14:40 广州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发布于2018-8-9 14:40 成都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你好,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多少货币,主要取决于:也就是同一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转手的次数。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即货币的流通次数增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的流通次数减少,货币量就会增加。

发布于2018-8-9 15:09 杭州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问题没解决?向金牌顾问提问, 3-5分获得解答! 立即提问
免责声明:本站问答内容均由入驻叩富同城理财的作者撰写,仅供网友交流学习,并不构成买卖建议。本站核实主体信息并允许作者发表之言论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内容,亦不代表本站对该信息内容予以核实,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
同城推荐 更多>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