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分享 · “石油美元”体系的诞生与兴起
发布时间:2020-6-4 09:04阅读:765
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提高,以美国为主导的“石油美元”横空出世。国际原油皆以美元为计价标准,产油国将出售原油的美元盈余投入美国国债市场,形成了“石油美元”体系的根基。而当前,在疫情影响下油价持续处于低位,WTI原油期货价格曾快速下跌并一度跌为负值,创下原油期货交易的历史,“石油美元”体系的基础或已开始动摇。我们认为,未来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及国际石油市场、石油地缘政治的变化发展将是决定“石油美元”体系走向的主要因素。
本文是此系列研究的第一篇,我们立足于“石油美元”体系的形成基础、标志及动因,简要分析“石油美元”体系的诞生与兴起。
一、“石油美元”体系的形成基础
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价格大幅提高,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大幅增加,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随之出现巨额盈余。1974年之后,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结算,这些在国际市场上的石油盈余资金统称为石油美元。由于石油输出国大部分属于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其国内的金融制度及相关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这笔巨额资金以投资的方式回流至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国际金融市场,或者通过IMF、银行等借贷给贫油进口国,石油美元体系逐渐演变为“美元——石油——美元计价金融资产”的循环。
因此,美国主导下的“石油”美元体系具有两个内核:第一,国际石油贸易以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第二,产油国出口石油所获得的收入扣除进口开支之外主要用来购买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1]。
首先,分析石油美元形成基础。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石油成为了工业生产和经济运行发展最重要的动力能源,而美元贯穿于全球经济体系中,石油在化石能源中的首要地位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首要地位不仅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基础。
第一,石油成为工业生产和经济运行发展最重要的动力能源。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标志着美国是第一个将石油开采商业化和现代化石油工业兴起的国家,石油开始走向现代化经济舞台。从数据上看,1860年美国的石油年产出量50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98.4%。1861-1950年,美国的石油年产出量一直稳居世界之首,1950年,日产量达590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57%[2]。最初的石油工业发展大致可分为煤油时期与动力时期。煤油时期大致是1860-1900年,这段时期中,煤作为照明和民用燃料为社会经济提供主要动力来源。而石油由于开采技术不成熟,消费结构单一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并未得到体现。20世纪初,内燃机的使用获得了爆发式的发展。同时,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石油开采能力的迅速提升,石油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石油和以石油为主要驱动的内燃机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石油发展从煤炭时期跨入动力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国际石油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工业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开始激增,世界石油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二战结束后,石油成为了发达国家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1950年,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比32.9%,煤炭占50.9%;1970年,石油占53.4%,天然气占18.8%,煤炭为20.8%,石油全面取代煤炭成为世界主要燃料。石油在化石能源中的绝对地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成为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基础因素之一。
第二,美元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各国经济停滞不前,美国依靠着其政治和经济优势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约19925吨,占整个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4.6%,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1950年美国对外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剧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大幅外流。1960年,美国黄金储备降至178亿美元,流动债务为230.3亿美元,这引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进入60年代中期,美国对越南战争的介入进一步恶化了国内经济发展,财政及贸易开始出现双赤字,黄金储备不断减少,经济危机与美元危机频繁爆发。1965年,美国M1货币供给为1726亿美元,已是当年其黄金储备的12倍;1968年,由于美联储宽松的货币供给政策,M1供给已经上升到2028亿美元,大约是其黄金储备的18倍[3]。同年3月,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至121亿美元,约为14417.75吨,同期的短期外债已增至331亿美元,债务是黄金储备的2.7倍,这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1969年,在尼克松任职美国总统的第一年里,美国经济衰退现象凸显,为改善美国经济发展,扭转美国国内经济低迷态势,美国不得不大幅降低利率,投资者为寻求相对于美元更高的短期利益,开始将资金转移至欧洲等地。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降至102.1亿美元,仅为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同年8月,为挽救美元,重新恢复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同时也为保障美国的能源和财政安全,尼克松总统单方面宣布撕毁布雷顿森林协议,正式宣布美元与黄金拖钩,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代表着美元持有国日后无法使用美元兑换美国的黄金储备。
虽然布雷顿体系的崩溃不可避免的为美元信誉带来负面冲击,但美国作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领导者,通过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然成功建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的统治地位,美元的流通渠道得以大幅扩张。美元的这种霸权地位并未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动摇,反而已经贯穿于整个世界经济并高效的促进了国际贸易和金融资本的流动。这也决定了美元在与黄金脱钩后迅速锚定了世界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石油资源,成为“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另一个基础因素。
二、“石油美元”体系的形成标志
1960年9月10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召开会议。五个产油国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同年9月14日,五国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欧佩克的成立期初并没有引起西方石油公司的注意。但是,随着卡扎菲政变成功,并促使利比亚境内石油公司提高油价开始,石油输出国组织逐渐掌握了石油的定价权。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以石油为武器,对美国、荷兰实施石油禁运,同时实施了减产和提价,石油价格疯狂上涨,从1973年初的3美元/桶上涨至战争爆发后的5.11美元/桶,涨幅达70.33%。1974年1月1日,油价又上涨了一倍,达到11.65美元/桶。国际油价的上涨使得大量“石油美元”流向了产油国,这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并触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73年峰值1067点下跌至1974年底部的572点,工业生产下降率14%。而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沉浸在“水门事件”危机中无法自拔,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与财务部长的西蒙全权负责中东事务。一方面,西蒙秘密飞至沙特会见欧佩克秘书长也即沙特石油大臣亚玛尼,明确告知美国并不关心油价的上涨,但若想美国不与沙特为敌,沙特必须接受全球石油贸易用美元结算的条件。同时,国务卿基辛格利用与沙特皇室成员的亲密关系,与沙特王室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并最终在1974年达成“不可动摇的协议”,协议的核心是:美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售军事武器,同时保障沙特阿拉伯国土安全不受以色列侵犯,沙特阿拉伯则接受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同年12月,美国财政部与沙特阿拉伯货币局在利雅得达成协议,向沙特阿拉伯开放美国国债的认购并保证沙特阿拉伯在认购时的排他性优先权。1975年,基辛格利用沙特阿拉伯在欧佩克国家中的广泛号召力,进一步要求沙特说服其他产油国使用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最终,美国分别与其他OPEC成员国达成谅解与协议,规定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逐渐形成石油贸易以美元计价、结算和回流的机制。
至此,美元在中东OPEC石油出口贸易中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垄断地位得以正式确立,这实现了“石油美元”的循环机制,标志着石油美元体系的正式形成与确立。
三、“石油美元”体系的形成动因
从石油美元体系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动因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两部分。
直接原因上,为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并确保自身与盟友的能源安全,美国需要在处理与石油产出国的关系策略上调整方向,从石油危机前的对抗模式转变为更多的协调,加强与中东OPEC成员国的合作与对话。
间接原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霸权地位的维持需要新的支撑与锚定物,石油作为国际大宗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是最佳选择。控制了OPEC石油输出国,就控制了世界能源与经济的命脉。
石油作为世界能源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重塑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并持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下行直接带动了全球对原油的需求一降再降,2020年4月,欧佩克和其他主要产油国达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石油减产协议,即第一阶段每日减产970万桶。
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在这场疫情下发生巨变,美股在内的全球市场遭遇了熔断、大幅震荡、债市危机等,各种政治生态的差异化使得围绕石油定价权的博弈更扑朔迷离,“石油美元”体系的基础或已开始动摇。本文仅对“石油美元”体系的诞生与兴起进行历史透视,后续我们将围绕 “石油美元”体系这一话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张帅.“石油美元”的历史透视与前景展望[J]. 国际石油经济,2017(1):52-53.
[2][美]艾伯特.丹尼尔森.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演变[M]. 哈考特布雷斯乔凡诺维奇出版社, 1982:98-129
[3] 冯跃威.读懂石油货币博弈-鸡肋般的石油美元[J].能源, 2019:56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