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基金投资者须知:
基金是长期理财的有效工具。不要把基金当储蓄,把理财当发财。购买基金有损失本金的风险。2006年购买基金取得的收益很难重复。不要把预防性储蓄投资到高风险的资本市场中,更不要抵押贷款进行投资。
基金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可能取得的收益和承担的风险逐步降低。
基金宜长期持有,不宜短线频繁炒作。
注重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
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进行分析,投资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一定要等到指数低估才适合买入基金吗?
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市盈率估值法是我们判断基金买入点的重要方法,但是凡事都不能死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应用“市盈率估值法”。
第一,市盈率估值法更适用于指数型基金,对于主动型基金,效果大打折扣。
指数型基金主要跟踪大盘指数,基金经理通过复刻相应指数的成分股,追踪指数收益。此时,指数的估值水平确实会影响基金的收益,我们可以据此判断基金买卖点。
相比之下,主动型基金主要依靠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赚钱。我们为什么选择基金,而非自行炒股,正是因为我们相信基金经理对于市场的判断。
指数是否真的被高估?应该如何应对?应该买入还是卖出股票?这些问题,基金经理自然会有专业的判断,他们能够决定加仓还是减仓。
此时,投资人根据指数估值擅作主张,反而有可能影响基金运营,出现“双重选择悖论”。你的判断与基金经理的判断冲突,导致投资业绩受损。
因此,如果是买入主动型基金,尤其是定投主动型基金,我们可以稍微放下对于市场的预测和判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筛选靠谱的基金和基金经理上。
第二,行业指数基金,不能简单看市盈率判断市场高估还是低估。
宽基指数,类似沪深300、中证500指数,能够通过指数市盈率百分位,准确判断指数是高估还是低估,但是部分行业指数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
例如,强周期性行业的股票指数,像是券商、钢铁和能源行业,这些行业的利润水平非常不稳定,有的时候市盈率水平低的时候,反而是股价的高点。你自以为低市盈率代表低估值,实际上,此时买入相应的基金,会发现自己买在了山顶,或者半山腰。
因此,指数一直高估,并不必然代表着基金不能买入,指数处于低估值区间,也不必然代表基金适合买入。市盈率估值法是有适用范围的,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因时而异。
第三,预判市场,容易导致我们错过“上车机会”。
投资大师们一再提醒我们:“敬畏市场”,市场永远比想象复杂,我们要时刻问问自己,你的判断真的准确吗?不要过分相信自己对于市场的判断。
很多投资人幻想“完美交易”,在最便宜的时候买入股票或者基金,在估值水平最高的时候,卖出基金或者股票,赚取最大的波段收益。但是,怀揣这种想法的投资人,投资业绩往往不好。
与其天天纠结指数估值高不高?能不能买入?咱们不如采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暂时放下对于预判市场的执著,慢慢进场。
基金定投最大的好处正是在于,它可以通过资金分批入场的方式,平摊市场风险,不需要等到“指数低估值”时才买入基金,让众多投资人逃脱了“错过上车”的窘境。
综上,市盈率估值法系通过指数估值的高低判断基金的买入点,这种方法对于指数型非常适用,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实操中,需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因此,“必须要等到低估值基金才适合买入吗?”,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发布于2021-3-4 10:26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