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的(小)银行,约等于牌照+资本,印证了钱生钱的真谛。
1.有了资金池,银行可以拿14年一年期的理财资金,去买2年锁定+1年退出的定增产品,锁价发行+大股东兜底固定收益,无风险政策套利。理财一年后到期,没问题,15/16/17年继续卖理财,循环投入;
2.通过多重嵌套,即买券商、保险的资管/信托产品,证保的产品最高配到1:2,疯狂时可以配到1:4,银行1个亿的本,给融资人配4个亿的额度,符合证保监会规定,银监无法跨业监管,岂不是美滋滋;
3.再一个是最重要的刚兑,理财产品的target多属风险厌恶型投资人,反正银行已经把名义上的委外投资做成了名股市债/明基实债的政策套利,加个刚兑条款吸引大妈大爷,也就顺理成章了;
P.S.银行委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财产品股东超过200人,无法作为法人合规投资大部分资本市场产品。这也解释了过去几年间野鸡(关系户)券商“百花齐放”的现象,拿到牌照就能做通道,能做通道就能收费,躺赚。
上述三点,基本上就是TG强调脱虚向实的基本原因。因为央行放水不是定向放给企业/居民,而是派发到商行手里,再由利率/存准率等一系列因素调控货币需求。当你作为一家银行,以同业之王兴业为例子,同业拆借需求火爆,风险相对极低,钱派到手里,会优先考虑困难群众,还是同业的兄弟姐妹?
而兄弟姐妹举债也不是为了企业融资/消费贷等零售业务,都吃息差玩政策套利去了(i.e.同业4%利息,定增产品7.5%固收),央行放2000亿,留到实体经济有多少只有天知道。
综上,TG三会合一,对好吃懒做的幺子幺女们进行供给侧改革,还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5-7 09:05 杭州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