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开进”厂房、港口“兼职”仓储物流中心,淮安“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12-9 15:15阅读:12
淮安自古九省通衢,水运兴旺发达。在当前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水运江苏”建设等重大机遇下,如何充分发挥水运优势?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走进淮安,盐河上无人码头生产作业有条不紊、船舶直接“开进”厂房,京杭运河主航道沿线单体最大的现代化内河港口建设正酣,新建港口突出港产融合,还“兼职”起仓储物流中心,一系列依据企业需求打造的创新举措,让“黄金水道”焕发新动能,持续流淌“黄金效益”。
全自动码头上,船舶直接“开进”厂房
在淮安中天钢铁配套码头上,记者看到,吊机从船上抓起一卷盘条,吊起、平移至二楼的四向运输车上,再通过运输车将盘条送至车间,整个过程都无人参与。
“无人吊机吊装一卷盘条只需1.5分钟,相较于传统吊装,效率提升了1倍不止。”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万文华介绍,作为盐河上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中天钢铁配套码头实现了从码头上岸、车间制造到成品出厂,全流程自动化。“因为我们产品不能淋雨,码头顶棚设计成了悬挑式的,向河面延伸了18米,相当于船直接开进了厂房里。”
据介绍,这座码头服务的淮安中天钢铁精品钢帘线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是淮安历史上单体最大的制造业项目。该项目的落地,正是相中了淮安的水路运输优势。通过水路,中天钢铁实现了从常州总部到淮安基地“码头到码头、车间到车间”的运输通达、降本增效。再加上钢帘线主要供给轮胎企业,主要目标客户有一半以上聚集在胶东半岛,淮安相当于是整个生产链条的中继点,同步打通了轮胎产业,从钢材到骨架材料到轮胎制品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运输链。
万文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企业可从常州经京杭运河、盐河运入原材料盘条。通过水运,中天钢铁将原先100多元/吨的陆路运输成本降低为20多元/吨,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未来,该生产基地30%的产品将通过码头运出,经盐河至连云港,或转京杭运河长江航线至上海港出口,为项目赢得成本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港口“兼职”仓储物流中心,黄码港年底实现全面运行
初冬时节,走进京杭运河畔黄码港产业园,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挖掘机轰隆作响、运输车往来穿梭,一台台橘红色港机进行装卸试机、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厂房、浅圆仓拔地而起、“内接外联”“三横三纵”的路网新格局基本成型。
“目前我们的水工建筑已经全部建成,后方的堆场正在建设,今年年底将实现全面运行。”黄码港产业园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张超介绍,建成以后将为后方企业提供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园区还规划建设黄码港物流中心,这是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水运版物流平台,已经获批江苏省首批10家水上物流运输试点企业之一。
黄码港地处京杭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交汇处,位于京杭运河苏北段的中心位置,是豫东南、皖北、鲁西南等地区大宗物资通江达海重要的内河水运节点,是淮安打造全国内河航运中心的重要枢纽港。项目建有29个千吨级装卸泊位,泊位总长度2867米,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1624万吨,建成后将成为京杭运河主航道沿线单体最大的现代化内河港口。
据介绍,淮安立足“依托黄码港,规划建设长三角北部食品加工和粮食仓储中心”定位目标,围绕绿色食品和水运物流两大主导产业,正全力以赴将黄码港打造成京杭运河百亿级水上物流中心。目前,黄码港的区位和规模优势已成功吸引益海嘉里、中储粮等重大项目入驻,推动形成以益海嘉里为主导的千亿级国家级食品产业和以黄码港为主导的物流仓储产业布局,打造“港产园”一体化发展的内河临港经济示范样板,汇聚成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擦亮水运服务品牌,让“黄金水道”持续彰显“黄金效益”
淮安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国家“四纵四横”骨干航道淮河与京杭运河在淮安境内十字交汇。古代,这里曾是全国漕运枢纽、盐运枢纽和河道治理中心。进入新时代,水运依然是淮安塑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底气、打造“物流成本最低”的核心支撑。目前,淮安拥有航道73条、码头94座、泊位367个,航道总里程1483公里,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占比全省第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内河第一。
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潘伟明介绍,近年来,淮安交通港航部门持续擦亮水运服务品牌,成立工作专班,推进淮安工业园区危化品码头、中天钢铁、涟水国能、巨石新材料等码头取得岸线批复,保障了益海嘉里、中天钢铁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同时,用心用情用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把水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吸引了淮钢、井神盐化、清江石化、国信电厂、富强新材料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已形成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沿河产业群(带),“黄金水道”招鸾引凤作用持续彰显。
据悉,今年是《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淮安”实施方案》出台的第一年,淮安将加快推动畅通高效的高等级航道网和一流港口建设,把通江达海的水运枢纽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以水运蓬勃发展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善区域产业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王成之王业建吕双现代快报/现代+记者李娜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