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用铜分析(二)
发布时间:2024-4-16 14:10阅读:161
二、建筑用铜强度情况
经过详细的拆解,可以看出建筑物的主要用铜结构包括屋顶主体、屋顶排水、屋顶上部结构、电力系统、电信系统、给排水系统、供暖系统这几个部分。
此外按照不同的建筑类型,其用铜量也有相应差异,建筑类型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独户住宅、多户住宅、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独户住宅即为独栋别墅、半独立式别墅以及联排别墅。多户住宅则指以公寓楼为典型的包含多个独立单元的建筑群体。商业建筑主要包括写字楼、行政楼、商场、学校、医院、餐饮等。工业建筑是指生产厂房、仓库及其他配套建筑。
根据wittmer对瑞士建筑的一项研究显示,建筑用铜强度(kg/m2)从大到小依次为独户住宅、商业建筑、多户住宅、工业建筑。其中对于通用型功能区域来说,例如屋顶,其用铜强度通常与单个建筑体的大小成反比,因为此类区域的含铜部件并不会随着建筑体的增大而有明显增加。而对于一些个性化功能区域,例如电力、供暖等,其会根据建筑的功能目的不同,单位面积的用铜强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商业建筑的电力用铜强度远高于其他三种类型,因为其需要较多的线缆及其他电力配件为大量的电器电子设备供电。对于作为提供居住功能的住宅来说,独户住宅的每个区域用铜强度都要明显高于多户住宅,这也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的建筑面积下,多户住宅服务的居民数量要远远高于独户住宅,对于住宅所提供的各种功能来说,更多的用户数量可以有效平摊提供服务功能的成本。
外部系统的用铜量占整个建筑物的30%~50%,对于住宅来说供暖与给排水占比在35%~40%左右,而对于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电力系统占比通常在40%~50%。电信系统占比在每种类型建筑用铜量的占比不超过5%。
对于具体的用铜强度来说,不同口径或研究主体下也存在差异,但大体上在0.3~1.5kg/m2范围。Wittmer自下而上的研究了瑞士地区的建筑物情况,独户住宅用铜强度最高,平均为0.74kg/m2,工业建筑用铜强度最低,平均为0.36kg/m2。Gordon则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通过对美国建筑物铜流量分析,来估计了整个建筑系统的含铜量,平均为75kg/人均,加上美国建筑面积以及人口等数据进行换算,大约为0.82kg/m2。CDA给出美国独户住宅用铜量为1.02kg/m2。Satlow在对欧洲建筑的研究中指出用铜强度范围在0.47~1.75kg/m2。Marinova通过整理建筑用铜强度的相关研究发现,美国独户住宅平均用铜强度为0.8kg/m2。Jeong则在对韩国建筑用铜强度的研究中发现,公寓楼平均用铜强度约0.73kg/m2。Fleemann在对维也纳的建筑材料自下而上的研究中发现,商业建筑平均用铜量约为0.68kg/m2。Volk研究了对德国的医院建筑的单位用铜强度,样本为0.55kg/m2。
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研究样本中,商业类建筑用铜强度平均值大致都在0.5~0.8 kg/m2之间,住宅类建筑由于分为独户与多户两种类型,用铜强度平均值范围更大,大约为0.5~1.2 /m2之间。
三、中国建筑业用铜量估计
对于中国的住宅类建筑来说,由于其外部系统使用的含铜部件较少,例如排水沟以及给排水系统也多以塑料管或不锈钢管居多,铜管用量很少,建筑用铜强度理论上要低一些。根据和房地产开发商沟通,通过建筑面积、电缆采购金额以及铜单价及成本占比进行估算,国内住宅建筑项目线缆含铜用量强度约在0.3~0.5kg/m2左右,按照电缆用铜占比在70%计算,国内住宅建筑用铜强度估计约0.6kg/m2。假设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和全球其他发达国家水平相当,分别为0.65kg/m2和0.3kg/m2。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建筑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建筑房屋竣工总面积38558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类建筑竣工面积为234389万平方米,占比60.8%,商业类建筑(包括经营、办公、科研、教育、医疗、文娱)合计竣工63074万平方米,占比16.4%,工业类建筑(包括厂房、仓库、其他)合计竣工88125万平方米,占比22.9%。
按此计算,中国2023年建筑房屋用铜量约208万吨,其中住宅类建筑用铜量约140万吨,占比67%,商业类建筑用铜量约41万吨,占比20%,工业类建筑用铜量约26万吨,占比14%。
免责申明:本研究报告仅供创元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征得创元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