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还是别炒股了 经济学诺奖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3-10-15 17:35阅读:1425
美国经济学家法玛、汉森和罗伯特-希勒荣获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美国经济学家是因为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那么,什么是“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
不同于中国人喜欢的“波段分析”、“趋势分析”,在三位经济学家的学术研究中,他们的分析基础在于“有效市场假说”,并用数学模型、严谨的计量分析研究资本市场。而他们的研究成功,对于散户来说,或许不是好消息。
其中,“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的基石就是法玛教授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该假说认为,相关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场就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最主要的推论就是,任何战胜市场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股票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能的信息,包括所有公开的公共信息和未公开的私人信息,在股票价格对信息的迅速反应下,不可能存在任何高出正常收益的机会。
1970年他在《金融》杂志上发表了具有影响力的一流的关于EMH的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回顾》,该论文不仅对过去有关EMH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还提出了研究EMH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在此以后,EMH蓬勃发展,其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大,最终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支柱理论之一。该论文集注意力于有效资本市场的理论与实证证据,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作用与信息传播的扭曲阻止了个人投资者在竞争的资本市场上获得既定收益。
关于EMH的实证研究工作分为3类:弱势检验(Weak-form tests)、半强势检验(Semi-strong-form-tests)、强势检验(Strong-form tests)。强势检验研究的对象是专业投资者或内幕人士的收益率。专业投资者有能力资助对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甚至一个经济的长期研究-经济学中称之为基本分析。如果能发现某一投资者具有重复的超越表现,则表明它具有预测能力。
这法玛教授的研究成果里,“打赢大盘”是极其小概率事件,股票价格已经蕴含了足够多的信息,除非“具有预测能力”。当然,在中国股市,这样政策市、内幕横行的市场里,另当别论。
而席勒教授则通过数学模型深入研究了资产的价格波动。他在《市场波动》(Market Volatility)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数学分析和行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面对投机市场中的价格波动。
席勒教授还运用学术成果分析、预测了现实世界。
在2000年,希勒教授在《非理性繁荣》这本书中,希勒教授比较了美国近140年来股票市场市盈率(P/E)的变化情况,指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美国股票市场指数大幅上涨是脱离实际经济运行的反常现象。他进一步详细的分析了导致这种非理性繁荣。然而就在这本书问世之际,美国股市发生了巨震,2000年3月初,道琼斯指数在短短几周之内由历史最高点记录11700点下跌了近20%,同时纳斯达克指数也遭受了重创,由2000年3月24日的5078点跌至4月17日的3227点,其跌幅超过30%。
席勒教授还发现,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与该国GDP之比是一个良好的市场估值指标:当比率低于50%,市场显著低估;比率介于50%-75%,市场温和低估;比率在75%-90%时市场估值合理,高于90%则高估。
但很明显,中国股市是一个例外。
当然,席勒教授还指出股票市场是不稳定的,股价的时涨时落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从其中获得稳定的受益。这对中国的职业散户来说,或许真是“忠言逆耳”。
至于拉尔斯·皮特·汉森,他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在经济和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方法。用数学模型深化了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
从三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功来看,对中国股民最有用的信息或许是——散户,就别全职炒股了,没戏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