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天然橡胶期权于上期所挂牌上市,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橡胶期权采用哪种定价模型?与其他品种的期权合约有何差异?如何通过天然橡胶期权提升套期保值的效果?本文围绕上述疑问进行分析。
上期所天然橡胶期权合约标的物为天然橡胶期货合约,最小变动价位为1元/吨,涨跌停板幅度、合约月份均与天然橡胶期货合约相同。与期货合约对比,值得关注的是,天然橡胶期权合约的最后交易日是标的期货合约交割月前一个月的倒数第5个交易日,而期货合约最后交易日则是交割月份第15日。以主力合约RU1905为例,其期权最后交易日是4月24日,而期货最后交易日则是5月15日,两者间距接近20个交易日,确保投资者有充分时间对行权或履约后得到的期货头寸进行处理。
除天然橡胶期权外,棉花、玉米期权也在1月28日同步上市,目前场内期权品种扩展至7个。不同品种的期权合约有一定的差异,交易所会根据品种特征,通过详细调研品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合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期权合约设计。
目前,上期所的铜期权及上交所的50ETF期权为欧式期权,买方仅在期权到期日可以申请行权或放弃行权,其余5个期权均为美式期权。但一般而言,美式期权提前行权将放弃时间价值,卖出期权合约是较提前行权更优的选择,市场运行中也少有提前行权。
期权到期日方面,各交易所标准有一定差异,商品期权到期日统一在合约月份的前一个月,50ETF期权则在到期月;交易保证金方面,商品期权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而50ETF期权则对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保证金收取采用不同公式计算。
行权交割方面,商品期权和金融期权有较大差异。商品期权T日申请行权,T+1日形成期货头寸;50ETF期权T日申请行权,T+1日盘中买卖方补足资金及证券盘后划拨,T+2日开盘才可自行处置。这意味着,期权买卖双方需要主动管理T+1日的市场风险。若市场行情大幅波动而未进行风险管理,如T+1日市场大跌,则参与行权的看涨期权买方可能从原来的盈利变成亏损,反之亦然。
以上就是问题的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可以随时咨询我,祝您投资愉快!
发布于2021-8-5 17:23 北京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share/add-ask-icon1.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share/add-ask-icon2.png?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