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咨询如果正回购还款资金不足,比如:前需备足的资金,到:才能备足,对账户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强平?
还有疑问,立即追问>

强平正回购

我咨询如果正回购还款资金不足,比如:前需备足的资金,到:才能备足,对账户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强平?

叩富同城理财师 浏览:1953 人 分享分享

6个顾问回答
首发顾问 秦经理
咨询TA
仅需在账户内备足保证金即可,当日结算完成行权.

发布于2018-5-21 15:34 拉萨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咨询TA
强制平仓和爆仓是相关联的,一般在客户可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就属于爆仓了

发布于2018-11-22 12:24 成都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首发回答
您好,交易所对正回购违约的处罚就像买房时的按揭贷款一样,并不是以违约马上就处置房产。当融资方出现欠资可欠库库时,一般也是有一个从警告、罚款到处置质押券的过程。

发布于2018-5-18 17:10 重庆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正回购是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也是央行经常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购操作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较央行票据,正回购将减少运作成本,同时锁定资金效果较强,减少流动性。
从回购交易的起源看,回购交易一开始就与中央银行操作密切相关。1918年美联储为推进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而创设了回购交易,只不过当时以银行承兑汇票而不是以债券作为质押物而已。因而由央行作为正回购方主动发起的债券回购交易就是我们所说的央行进行正回购操作。由央行作为逆回购方主动发起的债券回购交易即为央行进行逆回购操作。按照国际惯例,央行通常在市场成员中选取一些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交易活跃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即公开市场的一级交易商来作为对手方,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正、逆回购交易。一般而言,央行为使其正回购操作成功,在进行数量招标时,其给出的回购利率往往会略高于市场回购利率,这样就比较容易达成交易,起到顺利回收资金的目的。而央行进行逆回购交易时,其给出的回购利率常常会低于市场回购利率。

1.正回购后获得资金的投资回报要确保远高于所付出的利息。这是做回购的出发点也是对正回购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大打新高收益时,回购后用来打新股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投资其他高风险品种,则需要考虑到风险。
2.回购到期,可以用现金还款,也可以债券出库卖出还钱。比如1日回购,则T+1日晚要准备足够的现金,也可在T+1日申报债券出库卖出还钱。
3.回购一般可以续作。续作就是指在质押债券到期时可以继续回购获得的资金来归还上次的融入资金。比如T+1日没法还款,就可继续做1日或7日正回购,如此循环。这样就无需用现金或卖出债券还款。注:有的券商不允许续作,就是回购到期要先还上次的融入资金,才可继续做回购交易,这只是券商自己的规定,上交所并没有这样要求。
4.回购一般也可以套作。套作就是回购融入资金后继续买入债券,然后继续质押回购,如此循环。一般券商要求套作不允许超过5倍,有的券商甚至不允许套作。这同样是券商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并不是交易所的规定,下面我们还会专门讨论回购交易的风险。
5.回购打新股T+2日一般不用再做回购。由于T+2日晚间打新股的资金会回到账户上,这笔资金刚好可以用来归还上一日融入的资金(1日回购)。但要切记在账户还要提前预留好中签的资金。在T+1日晚上新股中签率公布,根据中签率和申购数量就可算出需要预留的资金,我们认为至少要留足可能多种两签的钱才安全,比如申购6个号就要准备可能中两签的钱,因为有时不足1%的中签率也会出现中两签的可能。否则若欠资就会违约,下面我们会专门讨论对违约的处罚措施。

发布于2018-5-18 17:12 重庆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
1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你好,1.正回购后获得资金的投资回报要确保远高于所付出的利息。这是做回购的出发点也是对正回购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大打新高收益时,回购后用来打新股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投资其他高风险品种,则需要考虑到风险。2.回购到期,可以用现金还款

发布于2018-5-18 17:17 杭州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你好,正回购后获得资金的投资回报要确保远高于所付出的利息。这是做回购的出发点也是对正回购的基本要求

发布于2018-5-23 16:21 武汉

更多 分享 追问
收藏 举报
问题没解决?向金牌顾问提问, 3-5分获得解答! 立即提问
免责声明:本站问答内容均由入驻叩富同城理财的作者撰写,仅供网友交流学习,并不构成买卖建议。本站核实主体信息并允许作者发表之言论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内容,亦不代表本站对该信息内容予以核实,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
同城推荐 更多>
  • 咨询

    好评 4.4万+ 浏览量 462万+

  • 咨询

    好评 3 浏览量 1.0万+

  • 咨询

    好评 7 浏览量 35万+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