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压力之外 美元走强趋势令油价雪上加霜!
发布时间:2016-7-28 14:27阅读:480
在经历一次强势反弹后,原油期货再次疲软,触及三月低点。美国原油期货周三收盘大跌2.3%,报每桶41.92美元,创4月中旬以来新低。
然而,供过于求压力可能不是最近一轮原油期货疲软的全部因素。
纽约商品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周二(7月26日),美国NYMEX原油价格在7月以来下跌超过11%。
在2月11日触及26.21美元/桶的历史低点后,截止6月8日当周,美国WTI原油价格已经几乎翻了一番,当天收盘价刷新2016年记录新高51.03美元/桶。但之后的7周时间内,原油价格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三,油价最低触及41.69美元桶,如果此后油价跌破41.34美元,即相比6月9日51.67美元的高点回撤达20%,那么原油价格的技术性熊市就将确认重新开启。
摩根士丹利行业专家认为原油价格表现出令人担忧的趋势,并预期2016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可能恢复新低至35美元/桶。
上周日(7月24日),摩根士坦利(公司)公布的研究报告称,当前支撑近期原油价格上涨的积极因素(即供应减少和产量问题)正在消退。大摩这样描述了制约原油价格上涨的因素:
供应短期中断逐渐消退,精炼油持续且严重供过于求,精炼油需求远远不能达到成品油需求,关键成品油需求明显放缓。下调GDP增长预期前景、宏观风险和原油市场长期头寸都加强了原油价格的下行风险。
摩根士坦利指出,原油需求逐渐减弱,导致原油价格下跌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精炼油(包括馏分油和汽油)面临着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压力。由摩根士坦利经济学家朗森(Adam Longson)领导的研究员称,成品油过剩和原油市场份额争夺将打压原油价格。炼油厂对原油需求的矫正对于清除原油产品市场过剩的负担是有必要的。
科威特13000名原油工人从4月17日开始展开无限期罢工,以抗议政府裁减薪资);加拿大野火肆虐,对主要油砂生产设施构成威胁,迫使数以千计的工人迁离,并使得加拿大石油减产的状况进一步持续;以及尼日利亚频繁遭受恐怖袭击,导致原油供应中断。
但上述问题已逐渐减弱,原油供大于求,美国原油产量上升,全球经济增长疲弱的担忧都是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的因素。
然而,除了基本的供求因素,自从原油触及6月8日高点,美元对美国WTI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自那段时期以来,原油期货下跌了约17%,美元指数上涨约3.8%。
德意志银行首席全球策略师宾吉·查德哈(Binky Chadha)坚信美元的上涨对原油价格的影响相当大,称全球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并没有真正对原油产生影响,而美元促使原油价格产生波动。
事实上,美元影响了原油价格并不令人惊讶,但美元对石油的影响程度,有时则是惊人的。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往往与美元呈负相关。经常被引用的理由是,对于买家来说,美元走强使其购买美元挂钩的大宗商品(如原油),比使用其他货币更为昂贵。同时,美元走强往往还伴随有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虽然美元受避险心理的驱动程度不及日元这样的货币,但在极端风险事件下,投资者仍会买入美元“现金为王”。
由于英国“脱欧”这样的风险性事件引发了所谓的风险资产(包括石油和全球股票)的崩溃,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促进了油价波动。在英国公投之前,分析人士曾预测,一旦英国“脱欧”,相关的风险因素叠加起来将会令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下跌15%以上,而近一个月的油价走势也印证了这一预期。
商品交易公司Tyche资本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层成员萨希尔(Tariq Zahir)称,美元对原油影响一直存在。即使原油供需基本面强大,强劲美元也会是原油价格上涨的阻力。
萨希尔称,由于当前美国石油钻井活动再趋活跃,同时此前令尼日利亚和加拿大原油供应量受冲击的意外风险事件也已经得到排除,原油供应量近期再创历史纪录水平。在此状况下,美元的强劲涨幅不仅是原油价格上涨的阻力,同时也将助推原油价格延续疲软态势。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67.1万桶,创下4月底来最大周度增幅,市场预估为减少225.7万桶。
而尽管夏季驾车出游高峰期需求疲软,汽油库存却仍录得增长,受炼油厂开工率上升影响,相比去年同期,汽油日供应量增长50万桶,于是,消费端的过剩压力也向上游传递,高汽油库存拖累原油期货价格走低。而周三公布的EIA库存变动数据显示原油库存再度增加,令市场过剩压力加剧。
巧合的是,美元对原油的影响是摩根士丹利的朗森(Longson)在1月援引威胁原油价格继续上涨的因素之一。朗森指出,由于在供过于求的市场,原油没有“内在价值”,所以其更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而对于供大于求的持续担忧似乎是推动原油价格再次波动的动力。由于美国经济条件温和复苏,美联储7月政策声明按兵不动,符合预期,但仍暗示可能会在9月加息。一旦如此,叠加上近期油品供给仍过剩而需求不及预期的状况,在北半球市场进入秋季之际,原油价格可能还会录得新一轮大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