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跟3000点缘分难舍难尽?
发布时间:2023-12-6 16:10阅读:177
邻近印度股市创下历史新高。
但大A再次跌破3000点,损失惨重。
是什么原因?
自2022年4月以来,沪深300指数已经经历了7次较大波动,但每次大幅波动都对应着行业的阶段性底部,希望这次也不例外。另外,也能看到沪深300波动率指数的波峰是越来越低的,意思是沪深300指数的波动在降低,市场情绪越来越低迷,熊市底部的另一个典型特征。
随着印度股市创新高,A股萎靡不振,为两国股市差异找原因的人也多了起来。
其中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这么说的:大A为什么永远3000点呢?因为“只进不出”,只上市、不退市,新陈代谢不畅,隔壁印度股市退市率是A股的7-8倍,所以20多年涨了13倍。这个说法靠谱吗?其实网上很多观点,包括一些流传甚广、看着很有道理的观点,其实不一定对。比如这次,从退市率上找原因,看着挺合理的,但并没有找对原因。
印度股市不熟悉,但大A还是相对熟悉的,我们从数据方面找找大A“永远”3000点的原因。
(1)分红
科普一个概念:我们常用的指数,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等,都是不包含分红的。对于一只股票来说,比如股价10元,分红0.5元,分红后,股价会变成9.5元,但你同时也拿到了0.5元的现金,没啥损失。但对于指数来说,却不是这样的,股价会变成9.5元,但0.5元的分红却拿不到,每次分红都是对指数的一次伤害。我们看数据,2003年底以来,上涨50的年化收益是4.35%,50收益的年化收益是6.77%,多出的2.42%就是上证50指数的平均股息率。同样的逻辑用到上证指数上,2003年底以来,上证指数从1497点涨到3023点,涨了101.93%,年化3.59%。但考虑到这期间上证指数的平均股息率是1.93%,把分红加回去后,上证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会变成5.52%,点位涨幅也将变成从“1497点”涨到“4367点”,涨了191.72%。
表面上看,上证指数还在3000点附近徘徊,但投资者的真实收益其实已经涨到了4000多点。
(2)估值
导致上证指数长期低迷的另一个原因是估值。
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的话会看到,同样是3000点,但现在的3000点和十几年前的3000点有本质的不同。上证指数第一次上3000点是在2007年2月,当时的PE是44倍。2008年6月,上证指数再次跌回3000点,但因为业绩增长,PE已经降到24倍。2014年12月,上证指数时隔多年后再次站上3000点,PE降到了13倍。现在,虽然还在3000点附近徘徊,但PE又降到了12.6倍。
(3)业绩
可能有小伙伴注意到了,2007年到2014年,上证指数通过业绩增长消化估值的能力挺强的,虽然都是3000点,但PE从44倍降到了13倍。这之后就不行了,每次3000点附近,上证指数的PE大概都是13倍。
为什么这样呢?市值(指数点位) = 业绩 * PE
指数点位变化不大,PE也变化不大,那就只能有一个解释:业绩增长不明显。看数据的话,2004-2014年,上证指数业绩增速波动挺大的,但增速也快,年化在17%左右。但2014年之后,增速下了个大台阶,年化增速降到了5%。
如果保持PE不变,业绩增长每年大概能推动指数上涨5个点,但刚刚也说了,上证指数每年的股息率在2%左右,
这2%不计入指数,等于业绩每年只能推动指数上涨3个点。这才是过去几年真实发生的事,因为持续时间短,只有几年,而且增速低,年化只有3%,业绩增长对股市上涨的贡献有限,过去的几轮大牛市主要靠估值扩张推动,比如2015年、2019-2020年的大牛市。当然,也有例外,2017年的蓝筹股牛市就和业绩大幅增长有关。当年,上证指数业绩增长了17.8%,行情涨了6.6%,这一年的牛市其实是靠业绩推动的。
这也为我们提了个醒,A股何时能走出低迷呢?
要么估值重新扩张,这个要看美联储的脸色了,2015年、2019-2020年的估值扩张牛市都伴随着美债收益率下滑。
要么业绩恢复高增长,2017年美债收益率是上升的,但靠着高业绩增速,A股依然顽强的走出了蓝筹牛。看业绩增速的话,今年一季度,反弹过一次,也带来了一波疫后复苏牛市,但之后经济数据被证伪,行情也就下来了,再次跌破3000点,现在就看业绩拐点啥时候能出现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