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的坎坷留学路
发布时间:2022-10-19 10:20阅读:131
一觉起来接到考试取消了的通知,相信是很多青年学子梦寐以求的事。不过,对数以万计规划着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而言,这成了一场现实的噩梦。 今年9月底以来,以首都北京为首的多个中国城市以疫情防控为由,大范围取消了10月、11月的多项出国留学考试,包括英语双巨头托福(TOEFL)和雅思(IELTS),以及美国研究生入学考GRE等,打乱了很多意向留学生的计划。 据社交网络上考生分享的通知,北京在9月底临时取消了9月最后一周的托福线下考试,同时也取消了10月的所有线下考试。
此外,北京绝大多数10月份的雅思纸笔考试也都已取消。同样取消了雅思纸笔考试的还有四川、云南、河南、甘肃、江苏部分考点的部分场次;成都、郑州、广州、呼和浩特等部分城市的雅思机考场次也遭到了取消。 同时,北京10月的GRE考试也全部被取消,山东、广东、陕西、湖北、重庆等地也有部分10月场次被取消,江苏的苏州大学考点更是取消了11月底之前的所有考试。
据社交网络上考生分享的通知,北京在9月底临时取消了9月最后一周的托福线下考试,同时也取消了10月的所有线下考试。
此外,北京绝大多数10月份的雅思纸笔考试也都已取消。同样取消了雅思纸笔考试的还有四川、云南、河南、甘肃、江苏部分考点的部分场次;成都、郑州、广州、呼和浩特等部分城市的雅思机考场次也遭到了取消。 同时,北京10月的GRE考试也全部被取消,山东、广东、陕西、湖北、重庆等地也有部分10月场次被取消,江苏的苏州大学考点更是取消了11月底之前的所有考试。
据社交网络上考生分享的通知,北京在9月底临时取消了9月最后一周的托福线下考试,同时也取消了10月的所有线下考试。(互联网)
目前还没接到通知的考生们,则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分享着仿佛“薛定谔的猫”般的心态:只要一天没入考场,他们既可能是幸运儿,也可能是最后一刻接到取消通知的倒霉蛋。 公开资料显示,雅思和托福平均每周均有考试,GRE在10月和11则分别各有三场考试。而正是这样高频次的考试安排,让很多考生选择在申请当年才参加考试,或是寄希望于最后一刻再考一次、进一步提升成绩。 美国、英国、澳洲等是中国学生留学的热门国家,这些国家的入学申请普遍是在入学前一年的年底截至,大部分学校申请时都需要提交语言类成绩。如今大批量取消考试,可能导致部分还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考生,不得不考虑延迟一年才申请留学。 并非第一次大规模取消 不过,有些考生对此可能也见怪不怪了,毕竟这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大规模取消出国考试的情况。 仅以北京为例,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去年10月28日发布通知,取消了当年10月30日至11月30日所有的托付、雅思、GRE和GMAT考试,同时也取消了部分德语、法语和日语的考试。 结合今年的取消情况,如果北京考生足够拖延又足够倒霉,他的考试可能要从去年一直推迟到明年。 另一方面,今年5月,北京、上海等国际学校云集的大城市,也宣布因为疫情防控原因无法安排考试,而取消了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P)考试,并不设网考和补考。和语言类考试不同,这一考试每年只有一次,且需要在前一年完成报名。它虽然并不直接影响学生的入学申请,不过却可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或用来抵扣入学后需要修的学分、节省学费。 同样在今年5月,因为疫情影响物流、考试材料无法送达,国际文凭组织(IBO)在包括上海的中国华东地区,取消了课程的毕业考试(即IB大考),以平时成绩和预估分作为大考成绩。这一“免考试制度”使考生不仅不能依靠考试提升成绩,还要面临推算的成绩是否会被心仪学校认可的风险。 早在2020年,中国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5月和6月所有的托福、雅思、GRE和GMAT考试。
早在2020年,中国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5月和6月所有的托福、雅思、GRE和GMAT考试。图为6月考试取消的通知。(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截取)
当然,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取消后,大家早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目前,绝大多数出国考试,都提供居家网上考试版本,并没有场次限制,可以由考生自主安排时间。 不过,由于居家考试对环境和硬件的要求都相当高,也有更高几率被标记为作弊、成绩遭到取消,它始终没有成为考生们的主流选择。同时,由于在世界绝大多数地方都恢复了正常的线下考试,部分学校也不再认可居家考试所得的成绩。 由于今年的考试取消并非全国性,受影响的中国考生们还有着“离京赶考”的选择。不过,鉴于各地疫情管控措施风云变幻,贸然去外地考试甚至可能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结局:考试又被取消,人还被隔离。 顺利考试仅是第一关 不管是天选的幸运儿还是未雨绸缪的策略家,对于那些躲过考试被取消的学生,顺利拿到成绩,也才只是迈出了留学申请的第一步。 对于计划本科阶段留学美国的学生,高校近年来看轻量化考试成绩、看重综合素质的趋势,给缺乏素质教育的多数中国学生的申请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在疫情之前,很多中国学生会选择参加海外高校组织的暑期夏令营课程,提前体验留学生活、结识可以为自己写推荐信的外国教授,并同时丰富简历、提升竞争力。 而疫情管控不但使这条路变得难走,甚至一些可以写入申请的本地科学、体育竞赛,或是志愿服务活动,也被延期甚至取消。
海外高校组织的暑期夏令营课程,为中国准留学生提供了提前体验留学生活、结识可以为自己写推荐信的外国教授,并同时丰富简历、提升竞争力的机会。(互联网示意图)
对于希望在研究生阶段出国深造的群体,紧张的外交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困难。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8月报道,今年上半年,美国签发给中国公民的学生签证数量,相比冠病疫情前骤降逾50%,从2019年的6万4261份减少至3万1055份。 该报道称,除了受美国驻华领事馆暂停签证服务等严格的防疫旅行限制影响外,关于美国冠病疫情严重、枪支暴力、反亚裔种族主义以及美中关系恶化的报道,也令许多中国学生不再优先选择去美国留学。 此外,美国2020年颁布的禁止与军事相关实体有联系的中国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赴美的行政命令,也影响了部分学生赴美留学,并打击了更多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美国的热情和信心。
不过,2021年5月4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宣布恢复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工作,并配以写有“美国欢迎中国学生”字样的图片,对中国留学生来美表示欢迎。(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信/互联网)
尴尬的“Zoom大学”毕业生 即使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获学校录取且签证到手,也不代表留学生活从此就一帆风顺,尤其是在疫情当道的这几年。 据新东方发布的《2022中国留学白皮书》,即使在2022年,欧美基本恢复正常边境政策后,也仅有不到五成的中国留学生返回了校园;数据显示,有37%的学生在中国上网课,另有15%的学生“出于自身考虑选择在国内暂时休整”。 这一比例虽然相比前两年有所下降,但仍然谈不上理想。以目前已经全面开放留学生返校的美国为例,也仅有61%的中国学生选择了实地返校,而这也已经是各个主流留学目的地中,比例最高的了。 在疫情导致边境管控更为严格的前两年,甚至有部分学生直到毕业也未能返校,在网上参加了毕业典礼后,在中国的家里收到被喷了无数轮消毒水的毕业证书。 还有部分就读短期或一年期学位课程的学生,由于疫情原因全程未离开中国,仅通过Zoom等网上会议软件和教授、同学交流,就完成了学业,取得了证书。 他们戏称自己是“Zoom大学”的毕业生,也用调侃的语气为自己大打折扣的留学体验感到惋惜:留学了,但没完全留学。 对于这些草草毕业就走入了职场的年轻人,没有实地留学使他们损失了在海外求职和留在海外发展的机会,而通过网课读书甚至毕业,也使他们在国内求职时,留学生的身份遭到质疑。
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今年更是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毕业生就业竞争格外激烈。图为今年8月北京的一场招聘会现场。(法新社)
疫情中彷徨的下一代 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群体近年来持续壮大,2016年至2019年累计超250万人,同时回国率也持续走高,疫情后增长尤其明显,达到约84%。 中国教育部则在9月20日称,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里,各类留学生中超过八成选择回国发展,较上一个十年提升了12个百分比。 不过,有分析指出,这超八成的留学生中,除了自愿回国发展和单纯“出国镀金”的人,还有不少因为申请不到欧美国家的工作签证,导致“留不下”而选择回国的人。 以美国为例,哪怕毕业生找到了愿意录用的雇主,也依然要通过抽签获得H1B工作签证,而这一名额十分有限,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申请被驳回,而没有工作签证,留学签证又到期后,很多中国留学生们最终不得不选择回国发展。 另一方面,即使整体回国人数增加,中国也依然面对着高端人才流失的问题。据中国顶尖高校清华大学2018年的数据显示,该校赴美留学生中,有81%选择留在美国发展,与中国整体留学生回国比例近乎相反。 选择回国的留学生也面临着更加严酷的考验:中国疫情防控拖累经济发展,而低迷的经济又影响就业市场,但中国整体毕业生人数却连创新高,他们回国后面对的就业竞争是前所未有的激烈。
想“润”去国外的学生,还是会继续想尽法子“润”。图为2021年8月,美国恢复留学生签证入境后,上海浦东机场排队值机的留学生。(互联网)
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正面对这样的窘境。因缺乏在国内的工作经历经验,而面临着“润也润不走,卷又卷不过”的两难境地。 润,原本是英文的跑(run),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被人用汉语拼音拼读,经常被用以指代普通人想要离开中国、去国外发展的心态。 面对仍未见终点的疫情封控和国际政治的诸多考验,有多少中国学生会愿意继续踏上出国留学这条坎坷路呢? 在中国社媒上关于“润学”的讨论相当多,加上中国教育内卷严重,估计想“润”去国外的学生,还是会继续想尽法子“润”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