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期市遇到哪些难题?行业机构服务中有哪些瓶颈?
发布时间:2022-9-3 21:55阅读:237
以下资讯来源自期货日报网,仅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国内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运用期货衍生品管理自身生产经营中的价格风险。现阶段企业借助期货衍生品稳定经营已经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全面地利用衍生工具服务生产经营。
近日,在《期货日报》举办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模式及经验分享座谈会”上,产业企业、期货经营机构、风险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代表,针对实体企业期现结合参与情况、面临的问题、服务路径等进行讨论与分享,通过联动、跨界、创新服务模式,促成产业协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协作,增强实体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日益丰富
近年来,实体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考验,企业面临较大的生产经营压力。为更好地应对市场不确定性、提升抗风险能力,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日益提升,成功的经验模式不断增多。然而,在实体企业参与期市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惑亟待解决,创新产业服务模式是期货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借力期市部分企业成为风险管理行家
在此次座谈会上,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实体企业对期货衍生品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不少企业积极学习尝试,逐步成为运用期货衍生品管理风险的行家里手。
以聚酯市场为例,随着国内期货品种的不断丰富完善,PTA+MEG+短纤期货初步形成了聚酯原料+产成品的期货板块。这为聚酯化纤企业锁定PTA和MEG原料成本以及下游聚酯产品价格及利润提供了较好的对冲工具,目前已有90%以上的产业企业参与其中。
记者了解到,浙江恒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恒逸国贸)近年来积极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目前主要借助国内PTA期货以及外盘原油、石脑油、PX进行上游产业链利润锁定,或者利用PTA期货进行产业链库存管理。
恒逸国贸相关人员介绍,在出口业务上,聚酯长丝出口产品更多根据期货原料成本+加工费进行远期定价。“原本难以实现的远期产品预售借助期货成为现实,这不仅缓解了企业聚酯产品的远期销售压力,也满足了产业链下游的多样化需求,获得了产业链企业的广泛支持与认可。”
目前来看,外部环境越是不确定,期货市场就越能发挥“避风港”和“指南针”的作用。产业企业通过期货交割盘活库存,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基差点价交易等方式实现风险管控。
嘉悦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嘉悦物产)是一家致力于产业服务的产业公司,贸易业务布局了烯烃、氯碱、液化、聚酯、钢材等品种,将期货、期权作为日常贸易中的套保工具,对冲价格风险。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通过利用金融衍生品,规避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助力企业稳定经营。”嘉悦物产氯碱事业部总经理叶辰表示,目前,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的运用已经深入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场景。
浙江明日控股(下称明日控股)副总经理邵世萍也表示,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在公司管理商品价格风险、平滑利润曲线、提升抗风险能力与稳定经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得益于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明日控股通过套期保值有效降低了库存风险敞口,规避了因塑化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在过往十多年的期现结合实践中,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公司的敞口库存管理等风控机制。
据邵世萍介绍,从2008年开始参与期货市场至今,借助期现结合的经营模式,在有效管理自身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公司快速扩大了经营规模,年均业务增速保持在25%左右。
叶辰表示,目前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仍存在一些“痛点”:一方面,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仍然偏低,需要更多的市场支持和产业服务;另一方面,一些产业链比较复杂,部分行业上下游产品暂无期货上市品种,无法实现有效套保对冲。
“就一些品种而言,相关非标商品也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对冲需求,目前场内商品期货市场无法满足大量实体企业的非标商品个性化需求。”邵世萍称,在这种情况下,实体企业对场外期权有较强的需求。
“场外期权的灵活性、容错性以及资金利用的高效性,使得其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但有时候风险管理公司承接的场外期权规模相对有限,不能和套保所需的规模相匹配。”部分参会人员表示。
“一些实体企业在参与风险管理业务中会有融资需求,如果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开展业务时具有融资相关业务资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企业流动性不足问题,更高效地服务实体企业。”邵世萍表示,期货交易所和商业银行面向产业客户开展的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也能使实体企业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
在她看来,期货公司在自有资金充足的前提下,以标准仓单为质押物,向产业客户提供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实体企业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2.产融结合帮助产业链提升抗风险能力
“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强大的风控体系、完备的策略库以及丰富的参与经验。”叶辰表示,这对于产业上下游来说实现难度较大,传统的贸易商仅能够提供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服务,无法解决产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痛点。“这就需要综合性产业服务商在传统现货服务之外,提供价格管理、库存管理等定制化、较复杂的服务。”
要解决产业企业缺乏风险管理人才、经验和管理体系的问题,让产业企业“风险进场,人不进场”,一方面,通过期货公司尤其是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来实现;另一方面,推动已经熟练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和平台的大型贸易商服务产业链企业。
记者了解到,明日控股一直致力于期现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从最基本的套期保值,到后续的点价、含权贸易、后点价等模式都有涉及。目前来看,中游贸易企业主要借助期货、期权、含权贸易以及远期报价等多种形式来降低产业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并保证上下游产业链的稳定采购和供应,稳定其生产经营。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对风险管理经验不足的下游工厂影响较大,企业也逐渐认识到期货工具的重要性。明日控股作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积极为下游提供多种方案,例如买入套保、后点价等模式,帮助下游工厂利用期货工具降低原料购买成本,助力产业链企业用市场化办法解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问题。”邵世萍表示,除了传统的贸易模式之外,通过运用金融衍生品,构建新的贸易模式,能够重构与客户的关系,使买卖双方从过去的对立博弈关系,转变为一种长期的、深度的一体化厂商关系。
同样作为产业链中游的综合产业服务商,嘉悦物产针对产业链企业痛点和需求,运用金融衍生品提供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记者了解到,PVC行业制品价格往往弹性较小,但是行业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不少下游客户背靠旺季有较强的备库需求,而且对价格的敏感性更强。
“对于这样的客户需求,我们在点价方案中嵌套了含权。”叶辰介绍,2021年8月,有PVC管材客户提出了锁定8月远期原料成本的需求。结合该客户的需求,嘉悦物产提供了含权的方案。
据叶辰介绍,由于该客户对后市相对乐观,单纯含权的浮动价模式不能满足该客户的方向性需求,于是又将客户的采购需求拆分成了三份,其中两份在期货上直接点价锁定成本,另一份做了上述的含权方案,最终使客户的采购成本低于当时市场价500—600元/吨,实现了较低价采购。
记者了解到,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在贸易商深度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创新服务模式等场景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延伸了企业的价值链,增强了产业链企业间的黏性。
“对于塑化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而言,未来将衍生品与客户需求结合的能力、将衍生品与现货结合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将以金融衍生品为工具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邵世萍称。
期货行业与产业共赢发展
近年来,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帮助实体企业改变传统的定价模式,积极推广基差定价、场外衍生品服务和内嵌期权定价等创新模式,使不少产业主体从原来的“一口价”模式中脱离出来,助力产业主体稳定现金流、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因此受到了广泛认可。
1.承压而上期货行业服务实体任重道远
据与会嘉宾介绍,整体来看,目前仍有实体企业存在对套期保值和衍生品认知不足、缺乏专业人才团队和内部构架体系等问题,阻碍其自主利用衍生品或与期货服务机构合作进行风险管理。而且,衍生品市场对社会预期和宏观环境等因素变化更为敏感,变化较快,会给企业带来开仓及后续处理等方面的决策难题。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障碍,对期货公司多方面的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说,华联期货董事长周毅夫表示,当前国内期货市场现有品种结构还未能完全覆盖国民经济的重要新兴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变化,期货交割等规则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于实体企业的非标品套保需求,现阶段国内的场外市场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还有嘉宾认为,当前运用衍生品时面临的相关财务记账、税务、流程、合规等问题,也困扰着一些企业。
锦泰期货副总经理徐壮丽坦言,目前期货公司在服务产业时也面临着一些难点,比如难以与企业建立持久的密切联系;期货公司的基础研发与企业的经营需求往往不匹配,研究报告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切实帮助企业化解面临的风险、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产业客户对期货公司的需求不只是单一的通道业务,对于研报、资金、购销渠道、全面专业的风险管理均有需求。期货公司的业务相对单一,很难像证券公司那样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一揽子服务支持,比如融资、资产管理、量化对冲等。
为了解决这些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应运而生,并逐步探索出场外期权、含权贸易、“保险+期货”、仓单串换等服务实体的创新模式。但是还应看到,风险管理公司虽然在近年的发展中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但相对于整个实体经济的体量还远远不够。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现阶段实体企业在参与风险管理业务中均有融资需求,风险管理公司近年通过仓单服务等业务,为一些实体企业提供了流动性服务。但目前风险管理公司没有金融牌照,缺乏银行授信等补充资本的途径,行业的服务能力和覆盖面受限。同时,一些大型产业企业虽然认可风险管理公司的专业能力,但也因为顾虑其注册资本水平,不敢开展大规模的业务合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培养和积累也一直是期货行业服务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据与会人士介绍,长期以来,期货公司基于自身的业务范围,注重业务营销,轻产业风险管理;注重信息采集分析、投资者培训,轻实体企业生产和经营,对实体企业的实际需求未能全面了解。“缺少有企业从业和实操经验的人才,不熟悉实体企业的经营与运作程序,很难有的放矢地提供实体企业需要的问题解决方案。”上述人士表示。
同时,虽然风险管理公司一直着重培养衍生品交易、产品设计定价、衍生品销售、风险控制等岗位专业人才,但是成熟的人才团队需要持续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投入,从行业总体来看,相关人才依然十分紧缺。宏源恒利金融及衍生品中心产品经理陈嘉薇认为,如何留住现有人才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是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在宣传推广和人力资源方面有所突破。
2.立足产业以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突破瓶颈
“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期货行业要提升服务,与产业实现共赢发展,就要更多地立足于产业,以产业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开展投教,联合更多金融机构形成合力,并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开发符合产业具体需求的服务模式。
周毅夫认为,未来期货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除了投研能力建设,期货现货都要熟悉,要能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传统经纪业务增量。同时,各分支机构除了营销能力,提升投研能力及对期权等衍生品的理解也迫在眉睫,打通期货公司总部、分支机构和风险管理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进而形成合力。
“很多情况下,分支机构的基础职能是作为前期客户流量导入的端口,对客户进行筛选、分类,汇总客户需求。总部提供专业服务,分支机构提供日常基础服务工作,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并将客户需求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总部。”国网英大风险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旸婷表示,未来部分基础较好的分支机构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在产业服务和资产管理等方面打造专业团队,在特定行业或领域形成特色经营。
对于风险管理公司而言,在产品研发、方案规划等方面也要更多地从方便产业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例如,期货机构开展场外衍生品服务时,产业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了解、熟悉衍生品。“如果从客户比较熟悉的现货业务着手开展含权贸易,客户仅需针对现货条款进行沟通,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产品。”陈嘉薇介绍,含权贸易模式也可以免去客户参与场外衍生品签署SAC协议的流程。宏源恒利曾经服务某石化公司,企业为应对销售价格下跌的风险,与宏源恒利交易多笔内嵌PTA场外期权的含权贸易,最终达到补贴库存成本,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销售的效果。
同时,多位与会嘉宾还表示,风险管理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建立完善的尽职调查体系,对信用风险进行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注重规避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
此外,除了内部协同,各期货经营机构股东背景、资源禀赋不同,服务对象所处的行业不同,期货公司在服务实体方面也可以考虑借力发挥股东优势,加强产融、融融协同,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李旸婷补充说,期货行业也可以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为实体企业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
记者注意到,期货市场各主体也在积极参与场外市场建设,探索更灵活、更接地气的风险管理模式。除了风险管理公司在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的探索发展,近年来期货交易所也积极建设大宗商品场外平台和互换业务平台,为产业风险管理提供更多选择,这也有利于风险管理公司设计多元化的对冲策略方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徐壮丽认为,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场外业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内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刚刚起步,交易所、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应同舟共济,共同加强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市场培育,努力践行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产业服务的宗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