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为何经常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
发布时间:2020-10-22 11:27阅读:1498
前两天看到一个热搜,#全球有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心情挺沉重。
现在,患有精神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抑郁症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全球抑郁症患病率约11%,抑郁症的自杀率高达15%,被称“头号心理杀手”。
而且,抑郁症的发病率仍在增加。
可以说,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2019年,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人,成为心理健康问题“重灾区”之一。
不说新闻报道过的那些事件,我身边也有几个要好的朋友被确诊过抑郁症。
有些读者朋友也是类似的情况。 他们有的是压力大,有的是遇到应激事件,有的是被劈腿,有的生孩子后产后抑郁……
幸好,他们都慢慢走出来了。
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疾病。
任何人,不论什么性格,都可能患上。
对于抑郁症的精确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定论。
只是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和遗传、神经生化、心理和社会等因素有关。
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等,身体机能会更脆弱、敏感。
比如青春期,就是抑郁症的高发阶段。
患病率会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在澳洲为12.1%,瑞典为11.4%,法国13岁以下儿童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0%。
未成年人正处在情绪和精神上格外脆弱的时期。
虽然能和成年人一样能感知情绪、情感,但没有成年人那种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还有产后抑郁。
数据显示,60%-80%的围产期妇女,在孕期和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如疲惫无力、自责内疚、情绪失控、崩溃大哭等。
她们大多会在几周内好转,但有20%会发展为抑郁症。
产后抑郁发作时,她们会有一种严重的焦虑感,觉得自己无法养好孩子,甚至有轻生念头。
对身边的人,也比较容易失去耐心,可能还有很多抱怨和指责。
情况严重的,可能会酿成悲剧。
还有突如其来的疫情。
有学者在武汉做了多次调查,发现新冠肺炎康复者很多人都有抑郁症。
全国有近9万新冠肺炎患者,在武汉有将近6万,抑郁、焦虑、失眠的症状分别为75%、71%、68%。
也就是说,有2/3的人新冠肺炎以后都有一些抑郁和焦虑。
但不论是因为什么,有3.5亿人都有着同样的痛苦,不是因为脆弱,也不是因为不够坚强。
他们不是矫情,他们需要被温柔以待。
每个人在表达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时的信号,往往不一样。
食欲、睡眠、注意力、兴趣点、精力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不过,抑郁症虽然来得猝不及防,但它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这些症状:
-
缺乏活力,容易疲劳,看上去对很多东西都不感兴趣
-
饮食、睡眠或生活习惯改变,通常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甚至体重下降
-
更容易发火,脾气变得暴躁,容易因为小事而火冒三丈
-
对人生产生绝望感,对很多事情持消极态度,觉得生活没意思,对未来也不抱希望
-
自我封闭,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独自一人闷闷不乐也不愿意跟朋友出去散心
-
否定自我,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觉得自己情绪低落也是一种失败者的表现
-
常常感觉胸闷、无法呼吸,身体出现异常感,有明显的压迫感
-
控制不住流泪的冲动,甚至常常在无人的时候崩溃大哭
-
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生活常常忘事,头脑一片模糊
-
莫名的恐惧感和孤寂感
-
……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2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
这些都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如果工作、学习、生活受到影响,要及时前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专科门诊诊疗。
如果不及时就医,长此以往,可能不需要诱发条件,抑郁症就发作了。
也就是说,抑郁症会从诱发变成自发。
就像是一颗种子,自己就发芽了。
很多成人精神心理问题起始于儿童青少年阶段。
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会获得较好效果。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朋友有抑郁倾向,一定要尽早去求助医生。
我们在感冒时,会选择吃药。
如果感冒一直不好,就会去医院,如果不看,可能会有并发症。
抑郁症,也是一场“心理感冒”,如果一直不见好转,同样要走进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三种方法。
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和抑郁症持续的时间,都取决于病症的严重程度。
但是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有效治疗。
在我国,也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
不过,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确定试点地区到2022年,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识别率提升50%。
这意味着,更多抑郁症患者能够被“认出”,及早接受专业的治疗。
相较于普通人,抑郁症患者更需要保险。
但是,上千万抑郁症患者,都很难再买到合适的保险。
其实不只是抑郁症,保险公司对于精神类疾病的承保一向慎之又慎。
哪怕是甲功出现一点问题导致的焦虑,也要等待复查、核保后才能确定是否承保。
而像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风险相对来说是更大。
因为抑郁症没有可以参考的医学指标,也没有明确的治疗方式和有效的治疗流程。
1)药物依赖
抑郁症会伴随很多症状,比如头痛、失眠、焦虑等。
治疗过程中,也需要长期服药,很多朋友会有药物依赖。
这可能会诱发心血管、免疫系统等疾病。
所以,重疾险、医疗险的核保对抑郁症会有严格要求。
2)复发率高、自杀/自残率高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自残率会高于正常人。
即使病情好转,复发率也比较高。
而另一方面,保险法明确规定
投保两年后自杀,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例如一些重度抑郁症患者)在两年内自杀,保险公司都是需要理赔的。
由于抑郁症的风险难以预测,为了降低风险,保险公司核保时都会非常谨慎。
多数保险公司都会选择一刀切,把抑郁症患者排除在外。
一般来说,健康告知的严格程度是:医疗险>重疾险>寿险>意外险。
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寿险的健康告知反而是最严格的。
因为寿险是以全残/身故为赔付条件,所以健康告知中一定会问询到精神类疾病史。
一旦有精神疾病的确诊记录,比如抑郁症,几乎无法投保市面上的寿险产品。
医疗险
医疗险的健康告知一向都是健康险中最严格的。
不过,有些产品可以除外承保。
也就是说,对于自杀、自伤的精神障碍导致的治疗费用,不赔付。
投保时需要向保险公司如实告知,通过审核后才能投保。
比如平安e生保-长期医疗 ,对于抑郁症,通过智能核保,直接除外承保。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健康告知会明确提到“抑郁症”,有些只提及“精神性疾病”。
事实上,「精神类疾病」包括抑郁症/状态、焦虑症/状态、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等。
重疾险
因为承保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很多保险公司都会直接拒保处理。
只有部分保险公司可以承保。
比如横琴优惠保。
停药康复1年,心理健康测试表(SCL-90)正常,且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可以邮件核保。
通过的概率也比较高。
还有复星联合六六六。
抑郁、焦虑、产后抑郁等,只需要通过智能核保,就能投保。
甚至不需要提交具体病历人工核保,而且核保条件也比较合理。
如果现在处于发病期,或者近一年有治疗,会加费承保。
如果不是,就可以正常承保了。
如果是产后抑郁症,符合条件也可以正常承保。
六六六是一款多次赔付重疾险,捆绑身故责任,也可以弥补一部分寿险的功能。
如果预算有限,也可以选择长期防癌险。
因为癌症和抑郁症没有太多关系,所以多数防癌产品可以直接买。
可以考虑瑞泰泰心安。
意外险
大部分意外险没有健康告知。
但是需要注意意外险的免责条款,因自杀、自伤导致的意外是不赔付的。
最后
保险的作用,是分散风险。
但比起保险,抑郁症患者更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尊重,以及简单的陪伴和包容。
身体有可能感冒,心灵自然也会生病。
对于每个在抑郁长夜里,恐慌不知所措、不被理解的的朋友
我想说: 别害怕,我看见你了,世界和我爱着你。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1v1规划咨询,我会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提供免费专属服务,让大家投保时安心。
免费咨询专线:18611716522(微信同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