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扶贫商都县 让“土豆”变“金豆”
发布时间:2020-10-12 10:41阅读:167
今年的十一长假,家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的杨红娟十分忙碌。刚刚开起的小吃店,每天迎来很多顾客。顾客里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只要开车来的,杨红娟都要望一望车牌子,但凡是“京”字开头,她都更多一份热情。“我们全家感谢北京人民,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杨红娟说。
商都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杨红娟所在的喇嘛板村,是全县七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用她的话说,“穷得对不起孩子”。村子里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杨红娟家里负担大,一家七口人,老人年纪大,孩子嗷嗷待哺,只能选择在本地拼搏。家里种了些莜麦、土豆、胡麻籽,杨红娟和丈夫在工地打工,搬砖、扛钢筋、推水泥,啥都干过,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不到2万元。
有一天,喇嘛板村村干部给正在工地的杨红娟打了电话,“京蒙扶贫的好政策来了,北京市平谷区给咱们这里投资,建设马铃薯‘原原种’大棚,每个大棚承包费3500元,种出来的‘土豆仔’,公司负责回收,你愿意承包吗?”“包,我包!明天我就回家。”挂了电话的杨红娟,心里满是希望。
这个学名“原原种”的“土豆仔”,通俗点讲,是成品土豆的“爷爷”,优质的“原原种”通过科技组培,可以种出高营养、好口感的食用土豆。
2019年,作为京蒙扶贫的重点项目之一,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推出的希森种业商都组培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组培中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运转模式,流转农民土地1100亩,建起马铃薯原原种大棚。
“每座大棚占地1亩,使用北京市援助资金800万元,建设大棚80座,租赁给256户农户繁育原原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来自平谷区财政局的扶贫干部、现挂职商都县政府办副主任的高鹏飞介绍说。对于承包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采取合同价回收产品,每棚栽培种苗7万株,产原原种种薯18万-20万粒,每座大棚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
今年9月,已经承包两年大棚的杨红娟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自家的95号、96号大棚里,优质的原原种已经成熟,小小圆圆十分可爱。年幼的女儿说:“妈妈,这个像糖豆。”杨红娟却笑说:“这是咱家的‘金豆子’,有了它,咱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杨红娟种植的原原种被希森公司检验合格后顺利回收,每棚收入3.1万元,两个棚就是6.2万元。“这两年的承包,不仅让我摘下贫困帽子,手里也有富余钱了。”过了9月,已是商都的农闲时节了,杨红娟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吃店和一家小卖部,当起了老板,“我想让钱‘生钱’,让日子过得更好一点。”
文/本报记者 林艳 通讯员 张一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