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把握新常态 “郑州价格”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16-9-12 14:07阅读:319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控制宏观金融风险,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价值形成市场之一,“郑州价格”大有可为。
9月9日—10日,2016首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召开。与会人士提出,要不断开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格局,通过促进供给端优胜劣汰服务供给侧改革,帮助实体企业降低成本,促进实体产业升级,坚持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改革方向,努力建设一个与中国金融相匹配、与实体经济风险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期货市场。
□本报记者 官平
“郑州价格”成农产品市场风向标
初秋的郑州,风和日丽。9月9日,在郑东新区如意湖畔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2016年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隆重开幕。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在中国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多年来河南省注重依托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优势地位,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农业生产的服务作用。”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维宁在论坛致辞中表示,目前“郑州价格”已经成为中国相关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则是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商所目前上市交易期货品种有普通小麦、优质强筋小麦、早籼稻、晚籼稻、粳稻、棉花、油菜籽、菜籽油、菜籽粕、白糖、动力煤、甲醇、精对苯二甲酸(PTA)、玻璃、硅铁和锰硅。基本形成的综合性品种体系覆盖了农业、能源、化工、建材和冶金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
张维宁表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内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参与也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始利用期货工具规避原材料、产成品价格波动风险。特别是随着河南自贸区的获批,期货市场必将在河南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郑州市副市长孙金献在会上也表示,郑商所是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依托白糖、动力煤等16个期货品种,形成了全球瞩目的交易场所,是郑州市的一个靓丽名片。近年来郑州市充分发挥郑商所的优势,以郑东新区核心功能区建设为带动,内创环境,外树形象,搭建平台,构建形成了以金融、证券、保险、期货等多元业务为支撑的现代金融业发展新格局。
孙金献透露,目前郑州全市共注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333家,实现了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全覆盖。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达到21.3%,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他说,“2016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是一场国际盛会,汇集了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以及境内外交易所、期货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实体企业、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这将对推动国内外期货市场改革,探寻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产生积极重大影响。
他指出,此次论坛在郑州举办,不仅表示着郑州期货市场国际化、全球化进程迈出了新的步伐,也标志着郑州金融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持续提升。
适应新常态 服务供给侧改革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风险管理需求快速上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郑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华平表示,在各方推动下,郑州期货市场体制不断健全,上市品种不断丰富,风险防控和市场监管的能力不断提升,郑商所已成为发展基础较好的综合性商品交易所。目前郑商所上市交易16个期货品种,白糖等期货品种价格已经成为定价的标准和依据,成为国际相关行业的风向标。
“利用郑州期货市场的实体企业不断增多,郑州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必备工具。”陈华平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对期货市场的服务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商所将努力把握经济新常态,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认识,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以建设期权期货兼顾、场内场外协调、运行安全高效,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期货交易所为目标,持续扩大使出服务的覆盖面,持续提高市场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持续增强期货市场的风险防控能力。
陈华平还表示,郑商所将持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推动棉纱等商品期货新品种的早日上市,为农产品期权试点的开展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紧紧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和有关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研究开发并适时推出更多种类的期货期权产品。通过这些措施,使郑商所的种类更加丰富,产品体系更加完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另外,还要大力加强场外市场建设,适应实体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充分利用交易所现有的资源和优势,适时开展仓单交易业务,研究推荐场外期权、互换和基差交易平台建设;支持会员公司和金融机构以交易所现有的平台为基础,创新产品和方式,为不具备入场交易条件和能力的市场主体提供风险管理服务,通过这些措施,使期货交易所的服务从场内延伸到场外、从标准化产品延伸到个性化产品,使更大范围内的市场主体直接或间接从期货市场的发展中受益。
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表示,新常态实质是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的转换,其重要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换挡,从持续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深度调整。在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无论是从投资、消费、进口,都倒逼我国经济推行“供给侧改革”,旨在减少低效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中高端供给。在国民经济处于严峻下行周期中,期货市场正处在一个更好发挥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的时代。
“如果说需求侧改革像强心剂,供给侧改革就像中药,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内涵,不是单一政策可解决的,而是一个病去如抽丝的漫长过程。单纯依靠需求侧管理不行,补上供给侧的巨大短板更为必要。”任兴洲强调,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旨在未来保持经济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问题。
对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优化供给结构的作用,任兴洲表示,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优化资源配置;套期保值能够锁定原料库存成本,规避产成品价格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利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可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任兴洲建议,未来国内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需要改革,建议赋予期货交易所更大的自主权,促进期货新品种上市,使期货市场成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另外,运用多元化工具为实体企业管理风险提供服务,促进期货机制与保险等机制的有机结合,加快期货市场国际化步伐,在国内一些国际化商品期货品种和碳排放等市场发挥国际影响力。
开创服务实体经济新格局
郑商所总经理熊军表示,新常态一是指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原来从很高速的增长变成中高速的增长,再者是结构优化,还有就是增长动力的转变。对于新常态下期货市场所受到的整体影响,他认为,首先要看对现货市场有什么影响。因为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变化,大宗商品需求将进入缓慢下降的通道,价格波动也比较剧烈。对实体企业来说,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很多企业经营困难,面临的债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都比较突出。因此,经济新常态对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货市场波动的频率加快,交易比较活跃,甚至会出现比较极端的波动,整个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的难度在上升。
对于新常态下期货市场的创新,熊军认为,这要牢牢抓住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一宗旨。同时也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及“一带一路”。此外,在考虑期货市场创新时,要注意风险可控。
熊军表示,郑商所将对价格波动剧烈、有风险管理需求的品种加强研究,并研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加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比如期权,当前一直在努力研究白糖期货期权,目前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等待监管部门批准后即可挂牌交易。此外,围绕场内市场向场外的延伸,也将研究为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提供更多的工具,比如仓单管理交易、场外期权等,降低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当前国民经济仍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但也应看到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这一轮下行已持续五年多时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出现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M2增长速度大大低于M1增速,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的作用已下降。面对这一形势,应当采取积极有效对策,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展期货市场,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缺陷问题和长期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大宗物资进出口已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由于缺少定价权而被动承受了巨大损失,因此要加快发展自己的期货市场。”郑新立表示,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稳定器,是实现按需生产的有效机制。它具有三大功能:预测市场需求、发现远期价格和减缓市场波动。
郑新立指出,整体而言,中国期货市场是市场体系的短板,存在品种较少、规模较小、对国际商品定价影响力有限等问题,而导致期货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包括:起步较晚,缺乏经验;行政限制过多,审批过严;外部竞争激烈,受排斥挤压等。
对于如何加快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郑新立认为,可从以下几种途径作为着力点:第一,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第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第三,充分利用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的规模优势,吸引全球供应商和批发商进入交易市场;第四,抓紧制定相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第五,郑州应着力发展类似芝加哥以粮食为主的期货市场;第六,建立猪肉期货市场,稳定国内猪肉市场价格。
================================================================
更多详情请联系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部胡正文经理
咨询电话:18013899938
QQ:1813627901
编码:02161
微信号:18013899938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