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行业重大利好!主要氰化尾渣彻底“脱危”谈“氰”渣色变已成过去
发布时间:2025-1-7 19:17阅读:8
“
2024年11月26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版)》,并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在唐诗中以轻盈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舟行险峻、终至坦途的壮丽画卷。而今,在黄金行业绿色发展的征途上,金矿石与堆浸氰化尾渣被“除名”,也犹如“氰”舟穿越层层叠嶂,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此次修订中,《名录》将原表述中的“采用氰化物进行黄金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氰化尾渣和含氰废水处理污泥”变更为“采用氰化物进行黄金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含氰废水处理污泥和金精矿氰化尾渣”。这一变更对氰化尾渣的分类处理做了明确规定,意味着在之后的黄金氰化工艺生产中,只有金精矿氰化尾渣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而金矿石氰化尾渣和堆浸氰化尾渣经固体废物属性鉴别可以“赦免”。
《名录》的发布,犹如冬日暖阳,驱散了黄金行业长久以来的阴霾。“只将金精矿氰化尾渣确定为危害废物,这对黄金行业而言,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涛在访谈中感慨道。
类别迥异
毒性有别
要理解这一“巨变”对黄金行业的深远影响,我们首先要重新审视氰化尾渣这一黄金生产中的重要角色。
氰化尾渣是指黄金冶炼行业在采用氰化法提取金银等贵金属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所谓氰化法,是一种利用氰化钠、氰化钾等氰化浸出剂,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浸出矿石中的金、银等贵金属,再从浸出液中提取这些贵金属的工艺。由于矿石中除贵金属外,还含有铁、硫、铜、铅、锌等多种元素,经过氰化浸出和固液分离后,这些元素以及部分未完全反应的氰化物残留在固体废物中,这部分固体废物就是氰化尾渣。按照氰化工艺的不同,氰化尾渣大致能被细分为金矿石氰化尾渣、堆浸氰化尾渣以及金精矿氰化尾渣。
实际上,谈“氰”色变是因为氰是剧毒。“按照不同氰化工艺产出的氰化尾渣危险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处置利用氰化尾渣时一定不能一刀切,应该按照不同工艺区别进行精细化管理。”长春黄金研究院环保研究所所长迟崇哲告诉记者。
据了解,金矿石氰化尾渣和堆浸氰化尾渣中都会残留一定剂量的氰化浸出剂。金矿石氰化尾渣液相中的氰化物质量浓度一般在80~240毫克/升之间,堆浸氰化尾渣中的氰化物含量具体数值会根据原矿的品位和堆浸条件不同有些许波动,但总体和金矿石氰化尾渣相近。值得注意的是,金精矿氰化尾渣液相中的氰化物质量浓度一般在800~10000毫克/升之间,显著高于金矿石氰化尾渣和堆浸氰化尾渣。此外,金精矿氰化尾渣中的硫氰酸盐等衍生物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外界对氰化尾渣的误解是很大的,即使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也可能因为缺乏实地考察,或者对黄金行业不够了解而产生偏见,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科普工作,帮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氰化尾渣。”中国黄金集团健康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李都峰告诉记者。
从困境到转机
2016年8月1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发布,将“采用氰化物进行黄金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氰化尾渣和含氰废水处理污泥”正式定性为危险废物。这一消息对于离不开氰化提金工艺的黄金企业来说真可谓覆巢之灾,要知道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引进氰化提金技术,目前全国80%以上的成品金生产企业都采用氰化提金工艺,如此大的产能意味着必然会产出大量氰渣。据了解,2016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约5347.3万吨,同比增长34.5%,而黄金行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也是急剧跃升至上亿吨,这其中氰化尾渣占比很大。然而,对黄金行业的第二波冲击接踵而至。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历经六年立法之路、两次审议后终获通过,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新环保法规定,对危险废物征收1000元/吨的环境保护税。这意味着,被定性为“危险废物”的氰化尾渣需缴纳巨额税费。
“如此大体量的氰化尾渣被定性为危险废物,它的存放管理就是个大问题,如果再加收环保税的话,企业一定是不堪重负的,当时集团内部有十几家企业面临着可能停产的局面。”李都峰回忆道。众所周知,黄金行业生产工艺与其他有色金属行业的一大区别在于,其尾渣产生率几近100%。全国黄金行业每年氰化尾渣产生量约1亿吨,若按1000元/吨标准征收环保税,黄金行业每年需缴纳千亿元税款,这显然高于采用氰化提金工艺企业的年利润总额。重压之下,黄金企业何去何从?
2017年2月,在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沟通后,中国黄金协会组织行业内各大集团、企业共同协商,制订计划、安排任务,并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标准联合编制组,牵头起草《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期望为行业保驾护航,提供遵循。
经过1年多的运作,2018年3月22日,原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了《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黄金行业金矿石氰化、金精矿氰化、堆浸氰化过程产生氰渣的污染控制及监测制度要求,这为企业指明了方向。“这就意味着符合《规范》的企业可以正常生产,不符合的企业可以先通过技术提升和工艺改造,将氰化尾渣处理达标继续运营。”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涛说。
此规范的颁布,可谓解了黄金行业的“燃眉之急”,很多企业通过更换工艺让企业得以正常运行,但是一个新的困境又梗在了黄金人心头,由于黄金行业特殊的工艺性质,氰渣中大多含有高含量的硫氰酸盐、硫化物、亚硝酸盐和次氯酸盐等干扰因素,现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中缺乏适合黄金行业的氰渣中氰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那么企业如何检测氰渣中氰化物的含量呢?如何界定是否超标呢?依据是什么?
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些难题,由中国黄金协会提出,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具体起草了《黄金行业氰渣化学分析方法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和《黄金行业水质化学分析方法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两项团体标准,并于2019年4月发布。这两项标准的发布为黄金行业氰渣和水质中氰化物含量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黄金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
一项规范,两套标准发布后,很多企业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但氰化尾渣还未得到“免死金牌”,黄金行业为氰化尾渣“自证”之路任重道远。可喜的是,在2020年末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所附的《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中,黄金氰化尾渣赫然在列,对行业来说,这是氰化尾渣的一张“绿色”通行证。这意味着氰化尾渣在满足《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进入尾矿库处置或进入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情况下,其处置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其他处置方式仍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这让行业压力减轻不少,许多黄金生产企业可以缓口气。例如在当时采用臭氧氧化法除氰工艺的山东黄金集团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其产出的氰化尾渣已经完全能够达到《规范》要求,且符合绿色环保政策。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主管郎尧军在当时直言,接下来归来庄公司要不断争取优化氰渣破氰工艺,提高破氰效果,降低破氰成本。
成功“脱危”,
翻开绿色发展新篇章
从2016年氰化尾渣被扣上危险废物的帽子,到2020年传来豁免的好消息,黄金行业氰化尾渣“自证”之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氰化尾渣的危废“帽子”仍没有脱去。“我们必须从技术层面充分论证有些氰化物是不存在那么大的风险。”李都峰告诉记者。在生态环境保护与黄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优化升级,降低氰渣危险特性,彻底突破氰渣危废困境,成为黄金行业发展道路上亟待探索与突破的重大课题。
2021年,由中国黄金协会再次牵头,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科研“尖兵”,再次踏上了为“氰渣脱危”披荆斩棘的征程。
三年磨一剑,足迹遍布近20家堆浸与全泥氰化企业,采集关键数据超3000 组。在数次集体研讨中,科研团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对堆浸与金矿石氰化尾渣开展危险特性分类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估,深层次提升氰渣净化流程多元效能,这项研究成为金矿石与堆浸氰化尾渣成功“脱危”的关键转折点。“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金矿石氰化尾渣的净化过程是否对活性炭吸附等生产工艺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点扭转了传统观念,为我们破解产污节点谜题打开了新思路。”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迟崇哲对论证过程记忆犹新。
“最开始专家们只同意堆浸氰渣可以脱危,对金矿石氰渣的工艺仍有争论,我们又重新论证,经过充分讨论后才明确只有金精矿是浓缩的矿物原料,它的危险性物质高度浓缩,需要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而金矿石氰化尾渣和堆浸氰化尾渣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鉴别后,根据其类别进行管理即可。”李都峰在采访中回忆道。
谈及氰渣的下一步规划,张永涛表示,中国黄金协会将继续积极引导黄金行业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门发布的各项规范管理氰化尾渣,并继续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重点研究氰化尾渣的综合利用工作。
至此,中国黄金行业在主要氰化尾渣彻底“脱危”,黄金行业谈及氰渣眉头紧锁的场景已经成为过去。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极大地缓解了黄金行业的压力,也推动了黄金行业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纵深发展。它彰显了黄金行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韧不拔与勇于创新,是行业自我蜕变、内生增长的生动缩影。
展望未来,中国黄金行业将继续遵循时代发展规律,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主要氰化尾渣彻底“脱危”的基础上,黄金行业将不断探索氰渣的综合利用途径,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正如那穿越万重山的轻舟,黄金行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也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氰”舟已过万重山,黄金行业的绿色发展新篇章正徐徐展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