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微观察16:社融数据背后的大宗商品:预期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2-12-14 08:54阅读:230
【导语】社融是反映消费端最为直接的数据,11月份社融与信贷相对疲弱显示出当前内需融资不足的问题,而内需不足的问题背后有两重含义,一是弱现实二是需要更强有力的刺激措施。现实与预期的交织会在商品价格上有所体现,在经历“强预期”利好的反弹后,市场或再度出现“戴维斯双杀”,价格在反弹后重新回归主趋势。
12月12日,央行发布最新11月份社融数据。整体来看,社融数据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内生性融资需求依旧疲软
11月新增社融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109亿元,这一水平低于市场预期的2.2万亿元;11月新增信贷1.2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3万亿元。11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降低至10.0%,这一增速已经低于去年12月的增速,是2021年9月以来的最低增速。
社融与信贷相对疲弱的原因主要是内生融资需求不足,具体来看,11月新增社融相比去年同期少增6109亿元,主要的拖累是居民中长期贷款以及短期贷款,11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2103亿元,同比少增3718亿元;11月新增短期贷款284亿元,同比少增1643亿元,以上两项是11月金融数据中最为疲弱的,反映出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居民的购房需求以及私人部门的短期融资需求仍然疲弱。
2、企业端表现好于居民端
疫-情散发多发以及地产销售持续低位负增长的背景下,居民部门中长贷同比延续少增。相比于居民单位的中长期贷延续少增的情况,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同比多增,反映了政策积极背景下,近期基建的加速落地,以及保交楼专项资金到位的影响。这延续了10月份以来的情况,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净增4623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无论是当月净增额还是同比多增的幅度,都是历史同期的最高值。1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净增736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同比多增3950亿元,当月净增额与同比多增的幅度也创下历史同期的最高值。
3、资金淤积问题依旧较为严重
M1、M2以及社融、M2剪刀差双双走扩反映出流动性淤积问题较为严重。从存款结构上看,企业存款同比多减,居民、财政、非银存款均同比多增。其中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企业现金流压力加大,这是M2-M1增速差值走廓的原因所在。11月经济基本面进一步走弱,需求不足、疫-情多点散发,使得企业运销不畅、库存累积,同时财政投放力度趋弱,均对企业现金流形成拖累。二是,债券市场短期大幅调整背景下,居民存款同比增量创年内新高,非银存款也同比多增。
社融数据背后的预期与现实
当前国内市场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信心不足,居民单囿于三年的抗疫政策,消费的意愿依旧不足,居民端的行为直接会影响到房地产、汽车等消费领域,再叠加10月份以来散发多发的疫-情,居民的购房需求以及私人部门的短期融资需求仍然疲弱。
10月份房地产数据依旧疲软,尽管新开工数据和房屋销量数据降幅有所收窄,但仍呈现大幅回落状态。11月份规模房企整体仍延续低迷表现,反映到社融端即居民的中长期贷款需求依旧表现不佳。克而瑞报告显示,2022年11月百强房企中有近4成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长,其中21家企业的环比增幅在0%至30%之间,19家企业环比增幅超过30%。TOP30房企表现优于行业整体,仅1家企业的单月业绩环比降幅高于50%,其余企业的环比降幅均在30%以内。
尽管房地产市场表现依旧低迷,但市场正在对政策利好Price In,钢材、水泥、有色金属、塑化等产品均有显著上涨。11月,央行、银保监会及证监会等多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三方面“三箭齐发”全面支持房企融资,“输血”优质房企恢复经营“造血”功能,纾困方向也从此前“救项目”转换至“救项目与救企业并存”。政策端的利好刺激市场行为的改变,显然市场突破最薄弱方向已经在价格上有所体现。
除去房地产端的政策利好之外,FYZC调整也带给市场消费端会逐步恢复的预期,另外,美联储在12月份可能将加息幅度调整为50个基点,市场买入加息节奏放缓带来的利好。多重因素下,近期不管是权益类资产还是大宗商品均表现较好。
社融数据背后更多反映市场需求端的变化,内生性需求不足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最大的现实,过去一段时间是显著的预期端好于现实端,可以理解为前期下跌后,遭逢预期好转下,市场出现的情绪性反弹。随着防疫新十条的发布,居民端恐慌性行为或影响短期消费预期。
引用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海外疫-情政策调整的经验及影响》内容,按照国外相关研究,政策调整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严格管控——逐步放松——基本放开。对于调整较晚的国家和地区,在调整前大都做了准备,比如提高疫苗接种率(包括老年人)、合理增加和补充医疗资源、加强政府宣传引导。尽管如此,政策调整过程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是经历了“瞬时冲击”,体现为感染和死亡人数上升,医疗资源使用增多,民众外出活动下降,GDP增速下滑。这些冲击一般持续1个季度,后续会逐步消退。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防疫”药品需求大幅增加,其背后反映的是居民端对于“放开”的恐慌情绪,这一预期和行为会在价格上有所体现,上市公司新华制药12月7日之后五天五板,背后原因正是新华制药产品线中有“布洛芬”,而布洛芬正是当下的“紧俏”药品。
在较短时间内市场的关注点会逐步由关注FYZC调整之后的长期利好,转为对短期冲击的“恐慌”,叠加弱现实,市场或呈现出维斯双杀局面,价格的反弹行情或终结,重新回归“弱现实”所形成的趋势性下跌行情。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