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基本面资金管理应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1-12-8 10:19阅读:540
其实用基本面的方法做交易,资金管理往往是很多人思考得比较少的问题,也是一个更难的问题。因为作为技术分析而言,一些指标就摆在那里,什么时候该持有,什么时候该止损,很直观,是一目了然的。
但是作为基本面为基础的交易策略,往往不是那么清晰,因为一个状况所对应的定价是否科学,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个不清晰,可能发生在入场,也可能发生在出场,这就对策略的影响会非常大。因为在一个符合逻辑的点位,意味着对应的相应科学的价格本来就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造成的不确定性会增加策略制作的难度。所以,基本面策略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相比一般的以技术分析为主的策略而言,会更加困难。
对于一个账户而言,波动的产生,对应于逻辑来讲,是仓位*容错度。比如我们用技术分析方法做交易,我们知道止损在那里,通过仓位,我们就能够预知当方向不对的情况下我们的最大亏损是多少。
对应于基本面交易策略而言,比如对应供需情况,认为当前的价格在某个位置,可能这个逻辑就是错的了,但是市场会存在一定的惯性,也会有一定的容忍度,所以,往往这个点位是容易被突破的,就算你正确,也有可能会先突破在印证您的逻辑,这一情况,做交易来看,是经常存在的。所以,往往您需要给一定的容错度,给多少,多了少了,其实都很难把握。当多空出现对垒的时候,能够包一个逆向的小逻辑先兑现,甚至这个偏差仍然会非常大,您甚至会很难察觉出这到底是有逻辑,还是就是市场情绪。对于此,可能经验再丰富的老手都可能出问题。
这个和产业还不太一样,产业里面做套保,或者做基差,再不济,你手里有货,这就使得一方面更加保险,一方面,能做的策略会更加丰富。虽然每隔几年产业也会被一波大坑给坑一把,但毕竟不是常事儿。如果仅仅做盘面,就不一样了,手里没有货,策略其实是有局限的。
正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存在,我们对于基本面逻辑的复盘,往往是针对某一段时间,而且会在不同的时间对某一段盘面做多次复盘,这个复盘,是对那段时间产业逻辑的复盘,也是对后期可能面对的情况,甚至对手的思考。这会成为我们积累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手段。这种复盘,甚至会和技术分析的复盘不一样,因为往往基本面分析的策略,不光是方向的问题,还会存在一个时间的问题,因为基本面的时间兑现和技术面并不是一回事儿。这种不确定性,都会使得资金管理很难做。
所以往往我们看到很多基本面为主的主观策略可能会大开大合,当然做的好的也非常好,资金管理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的界定,我是这样定义的,当我们做一个基本面为基础的策略的时候,我们会有逻辑,这个逻辑的界定,会集中在具体的基本面数据上面。即当前,基本面的情况使得这个价格或价差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对于这个不合理,我们要有一个定义。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逻辑:现在的库存偏高,以后还会累库,下游的需求并不旺盛,拿货意愿也不强,这个情况下,大概率行情偏空运行。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价格已经足够低了,这个时候是否还能偏空运行就不一定了。所以,这个时候要是:基于这种情况,当前的价格存在一个不合理的“高”,这是我们逻辑成立的前提之一。否则,不好说有单边方向。
那么接着,这个价格到什么情况下,就合理了?就能够被当前的基本面支持了?这个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是按照我们的逻辑判断,商品价格之于一个产业,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即逻辑兑现的过程,这个里面,不太涉及资金管理的问题,因为兑现逻辑,是一个盈利过程。
但是,还有一个不成立的过程:我做了这个判断,但是到某个阶段,我们的逻辑会被认为是不正确的。这个不正确,不一定要是亏损,比如数据上已经验证我的逻辑不正确的,可能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发生亏损。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到了某种情况:以绝对价格衡量,价格逆向波动到某个位置,就说明当前市场所走的,就不是我做的这个逻辑,或者市场已经走入了某个和我相左的逻辑。这个时候,就到了我们要考虑出场的时候了。
对于某些适用于精确计算的逻辑,这个里面可能是一个比较精确的价格数字,对于多数逻辑来讲,这是一个过程:一个从怀疑到确信的过程,当然,也可能让你出现误判。所以,通常,考虑到市场情绪的存在,我们会设置一个浮动值。
所以,一个止损的额度,就变成了逻辑被打破的从怀疑到确信的过程,并加上这个浮动值所产生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是最坏的情况,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任何基本面数据的变化,都可能会让我们做出一个进一步判断,从而提前确信逻辑的不成立,所以,这是风控设立的手段。
基本面策略里面,做风险管理和资金控制,核心的问题,其实在于定义出最坏的情况:这个最坏的情况,包含两个部分:逻辑被推翻的情况下所能够到达的价格,以及市场情绪可能造成的额外的价格推动。
对于前者,一般是一个较为主观的认识,即到了这个价格,你将确信怀疑当前的逻辑的价格;对于后者,可以有一些科学的测量方法,这个在技术分析为基础的交易系统当中也用到了,目的在于给出一定情绪释放的空间,防止被“错杀”。
对于前者,每个人的认知不同,经历和思考方式不同,对应的想法也不相同,所以对这样一个点位的确认方式也会不同。但是,这一块要有,且在我看来非常的重要。因为这能够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基本面的交易策略,我怎么分配仓位的问题。
我在设置这样一个点位之后,通常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会采取两种不同的做法。
一种情况是:当前的整体价格,离这个点已经很近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会选择一次性建仓,因为这样的仓位能够造成的绝对亏损按照我们的整体总风控规则来讲,应该是不大的,至少是可以承受的。
另一种情况,就是在距离较远的时候,我通常会采用分步建仓的方式。这一块大家可能有所耳闻,比如大家常常探讨的金字塔加仓或者倒金字塔加仓,很多人在探讨这两种加仓方法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其实本质都是在合理的成本下,拿到我合适的仓位,且都是在一个区间内加仓,剩下的,只是每一步的仓位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顺势加仓还是逆势加仓的问题。通常,如果当前建仓价格和那个设定价格比较远的情况之下,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无论如何我第一步都不大可能全仓上去,那么逆向回调,离点位越来越近,只要这个亏损我能够承受,我就会这么逆势加仓;但是如果行情一走不回头的顺势,可能你只能被动选择顺势加仓,且保护浮盈的方式去操作,因为浮盈可以给你的加仓提供安全垫。但是要清楚,我这么做的核心,是两个点位之间成本太大,而我无法通过分析以缩小这个成本。如果有更加精确的研判,这种加仓方法可能是不太用上的。
同样还有一个问题:建仓的仓位,和分析条件变化之后的增减仓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变化的逻辑变化的仓位。比如当一些研判能够让你更支撑当前的逻辑且控制成本了,可能加仓的速度是会加快的;又或者支撑的逻辑更加模糊了,那么也会有减少计划持仓的需求,有需求,自然就会有方法。对于这一点,即建仓过程和调仓过程,其实可能不是基于同一逻辑点,我们要有所区分。
通常来讲,我在交易过程中,有较多的时候,都需要这个建仓的过程,且碰到比较麻烦的,需要多次建仓的时候,通常,我都会这么去设计建仓过程,即分为逆向和顺向波动的时候,我们分别怎么做。同时,会给与一个基础仓位,这个仓位,是我在这个情况之下,要建仓的底线,通常保持这个仓位,其他的仓位,会根据价格运作的实际情况,看建仓的完成度。
对于基本面的策略,之于资产管理,我们需要认定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当前价格和逻辑临界点的距离是多少。因为基本面有不确定性,通常这个点位不会特别的近,如果近,事儿反而好办了。
这篇文章,就是假设我知道这个距离之后,我需要干什么。因为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到某个点的概率是不均等的,但不代表低概率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要解决在可控的成本之内,到了这个临界点之后,我们能够心甘情愿的认亏,且认亏之后,亏损在非常合理的范围之内。
所以我们的仓位分布,核心上,两点:首先,和这个概率要相关,首先,策略是考验研究功底的,其次,找好概率也是考验研究功底的,考察的点不同,一个是研判大势和逻辑的能力,一个是策略的制作能力;其次,合理的亏损内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高概率的执行好仓位的布置。这两个是重点,同样也是难点。
通常,在基本面里面,我们无法用逆向加仓和正向加仓去定位我们的交易风格,而是往往都会有,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先不说技术层面,往上和往下的概率其实都有,差别不大。比如这个时候我做多,我看着价格远,先轻仓做一点,等价格下来了再加仓,但是价格就是不下来,逆向加仓是没戏了,价格上去了,就这么点儿仓位,又达不成预期收益,那么顺势走你加不加仓?还是得加。所以,这个情况相对就复杂了。加仓了,成本上去了,逆向波动达不到预期了,说提高我的逻辑点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然逻辑还是逻辑嘛?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要不要把仓位减回来?不减真验证逻辑错误了,越到后面越被动,可能还是得减。所以,就变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价格区间和仓位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相对会比较复杂,需要有处理经验,也需要有处理手段。
我的经验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是逆向加仓,反而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如果是纯粹的顺向加仓,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设定什么目标,是什么仓位,怕的是行情的往复。比如先逆向波动等你仓位还没有加满,就走正向了;或者正向加仓了,开始往复走一段逆向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们几乎是经常碰到的。那么我考虑两个东西,我在顺向或逆向过程当中,临界持仓成本分别是多少,顺向的过程当中这个数字的计算是带有浮盈的,所以点位是允许更高的。在临界值之上,那么策略可以按照持仓计划按照当前仓位安然持有,但是如果要突破临界值了,我们可能会涉及到一个逆向调仓的过程。而对于往复过程中复杂的调仓计划,也遵循这个原则。这个时候,去界定交易计划,就有了不得不考虑的一环,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建仓过程纯顺向和纯逆向,我能接受的持仓成本分别是多少。这个确定的,就好定策略细节了。
所以,两点:
第一、不要在不确定性阶段去纯粹定位顺向加仓和逆向加仓,是我对于这类策略建仓认为比较舒服的一种手段;
第二、知道我持仓成本在每个阶段的明确要求,风控就不会超标。
反过来,出场是一个利润兑现的过程,我考虑问题的方式,是相似的。
因为基本面策略会存在数据和行情不同步的情况,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个点的不确定性打一些额外的量,这个量最开始是空间,后期在某个时间点可以做空间和时间的转化。另外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市场情绪的问题。
市场可以按照基本面走,有的时候情绪上来了,也可以不按照基本面走,最后再向基本面回归。于是很多人就会想,我如何包容情绪,扩充策略的胜率。
我的看法是:我们不能对情绪无限包容,要有一个限度。因为我们的判断存在两个可能:第一、我们是对的,真的是情绪;第二、我们看错了。如果是前者,好说,如果是后者,我们会因为无限包容发现得太晚,处理起来就会非常棘手。无法提前预知正确与否,在资管层面上,就不可能无限包容,这是拿钱开玩笑。
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我们包容的尺度问题。我们衡量包容的尺度,无非我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再亏多少钱。再亏多少钱,是由你的仓位和容忍的点位共同决定的,仓位和容忍的点位,就是解决问题的观点。
仓位,是人为决定的,主观的,当然,也有可能你会主观的制定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但是可以容忍的点位,是每一次客观发生的行情,那么这样的行情会有什么规律呢?一般我能够想到的,就是波动的延续性。所以,我们最终用到的是波动率,能够打到你的,就是逆向的波动。波动率是没有方向的,波动是有方向的。
关于波动率这里强调的是两点:第一、我们要对波动率的观测周期做判断,这个和策略的周期有关,基于此,我们可以相对比较客观的设定容忍度的标准;第二、我们要对行情是否”异常“做判断,因为这个波动率是可能正在发生变化的,变小,对我们没什么坏处,但是我们要防范急速变大的情况,比如动力煤,今年大家应该都有很深的印象。
如果说对于周期不好定位的话,我们可以利用网格的思路来做风控,这种方法叫做”数砖“,比如我们以多少跳定义一块砖,比如10跳。那么走过10个点之后,上下再波动10个点就算下一块砖,以此类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形成的砖越多,那么波动就越大。比如有的时候一个跳空,20块砖就没了,对于”异常“的定义就会很生动了。K线是以时间为单位丈量,砖是以点位为单位丈量,单位标准不一样,东西是一样的,对人思路的引导不一样。大家可以试试。
作为资金管理和风控系统,在一个交易系统下,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不变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变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糅合在一起,就是解决这个资管问题的方法。
不变的,相对是交易逻辑的问题,以什么样的逻辑,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入场,什么情况下逻辑不那么确立了,要出场,这是一套准则,确认了,从入场到出场所以要承担的风险,就确定了,相对来讲,这是不变的东西。
同时,这些确定之后,对接的是仓位的整体规则,即什么样的情况,用什么样的仓位,这些也是可以确定一个条条框框的。
变的东西,在于每个时刻,我们的持仓风险是不同的。举个例子:17-18年那种波动率极低的年份,整体仓位对波动率就不会很敏感,但是今年,就会很敏感。这个时候可能同一个策略,用到的仓位差别是非常大的。
所以,一个能够针对策略,客观反映市场波动率的监控是要有的.
剩下来的,就是将不变和变结合的过程,即解决的是在当前的市场波动下,既定的思维逻辑下,在当前的入场情况之下,我用什么样的仓位及建仓步骤去执行这个这个策略是合适的。同时,在建仓步骤执行完毕或进行到当下的情况,在当前的与建仓一致性的思维前提下,当前的波动率之下,我认为我逻辑有错,或不愿再部分或完全承受当前的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如何出场是合适的。这,就是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全部。
对于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对策略的演绎而言,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对于测算和不确定性的把握上,会有所不同。
最终如果把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看作这句话,各位可能会觉得很简单,实际上对于有些交易来讲,本身就不难,很多人不清楚的,只是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到底是在干什么。了解了目的,那么接下来就是实现这个目的,去找方法,找途径,而不是完全依葫芦画瓢,大家交易这些年,对市场也有认识,而实践目的的方法也可以有很多。
但是对于多策略的执行系统而言,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是天然有难度的。这对个人或团队的要求会很高。首先,要去设置这样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系统,那就要求设计者对每个策略都会非常清楚。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多策略而不是单策略?这个优势,以及优势的体现形式,我们要挖掘出来。无非两点:一个是对收益的增强,一个是对风险的分散或减弱。如果一个策略相对于另一个策略,长期验证下来,收益更好,风险更低,那么另一个策略就不会有存在的意义。而对于这两个优势的体现,同样要有原理上面能够解释的通的地方,这样,针对这种特性,去对每一个策略的仓位占用才好有个科学的方案,对于风险的分配与风险的控制,才能有一个合理的预案。
而对于同一个策略之下的多品种的策略,考虑的问题就不一样。因为策略的原理是相通的,多品种的分布类似于一个仓位的分配,因为无论对于每个品种而言,逻辑原理是不一样的。多周期这块,同样是这个道理,和不同的品种相似,不同的是针对同一逻辑下不同的波动率特征。既然是波动率的整体区别,针对波动率分配风险和仓位,就是一个相对明智的选择。
资金管理和风控,是一个需要不断经验积累的过程,同样,没有最优解,标准答案,而是了解目的之后,选择一个能够达到预期标准的方案。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