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被谁决定,又影响了谁
发布时间:2021-1-18 11:02阅读:719
利率——被谁决定,又影响了谁
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比如,你在某银行存了10000元,一年后银行里的钱变成了10500元,那么这里面的500元就是利息。利率就等于利息(500元)与本金额(10000元)的比率,即5%。而如果你从某银行贷款10000元,一年后归还11000元,这其中利息为1000元,也就是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是10%。贷款利率总是大于存款利率,这也是银行经营存贷款业务的主要动因。
在会计核算中,全球各国的会计制度都规定,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首先要作为财务费用列入成本,只有在扣除这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才能作为经营利润。利率有许多种分类方法,具体如下。
1.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来划分
根据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单利和复利。单利是指在借贷期限内,只在原来的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计算利息。
单利的计算公式为:
I=P×r×n
S=P×(1+r×n)
其中,I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S为本息之和,n为信用存续期限。
关于复利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在此不再赘述。
与单利相比,复利更重视时间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更能反映信贷关系的本质,更好地体现信贷资金占用时间越长利息越多的原则。当然,复利的计算过程也要复杂得多。
2.根据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来划分
根据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央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则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比如说,现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年末的CPI数据,表明今年的物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如果此时银行的存款利率为3%(名义存款利率),那么存款的实际利率就是-2%(3%~5%)。实际的存款利率为负,表明存款的利息收入尚且无法弥补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存款的实际收益为负,所以在通货膨胀时期,银行存款并不是良好的选择。
3.根据确定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根据确定方式不同,分为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对其他机构不具约束力,利率标准也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在我国,目前的利率标准基本上是官定利率。
4.根据利率在借贷期内是否可调整来划分
根据利率在借贷期内是否可调整,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就是在借贷期内不会调整利率,发放的利息固定;浮动利率则会在借贷期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利率,发放的利息不固定。
例如,某人在银行有一笔两年期的存款,第一年发放了100元的利息,第二年发放了150元的利息,两年的利息不相等,此即为浮动利率。一般来说,短期借款(一年以下)都采用固定利率,而中长期借款(一年以上)的利率都是浮动的。
5.根据国家政策意向的不同来划分
根据国家政策意向不同,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一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优惠条件下的利率,优惠利率是指对某些部门、行业或产品所制定的较低的利率。
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通常对那些资信最高、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企业实行优惠利率;而在我国,通常是对某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实行优惠利率,如个人商业性住房贷款就全都实行优惠利率。
6.根据银行业务要求和不同来划分
根据银行业务要求不同,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是指在金融机构存款所获得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是指从金融机构贷款所支付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存款人取得存款利息、贷款人付出贷款利息只要在适度范围内就应该是合理且合法的。例如,银行发放贷款所取得的利息在扣除接受存款支付的利息后,就构成了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可是也应当承认,如果这种利率水平太高,变成了“高利贷”,这就是法律所禁止的了。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