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价格战里最大的赢家
发布时间:2021-1-15 14:11阅读:288
在任何一个领域,我们几乎都可以用“价格战”来描述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价格竞争这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许多中国企业还能依靠什么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同样难以预料的是,如果中国企业在“攻城略地”中使用熟练的“价格战”一旦失灵,那么一些企业在抵御竞争风险时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从中国商业信息中心对605种产品供求情况分析中看出,1995年,供大于求的商品只占18.3%,到1999年,供大于求的商品达到80%,已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截至1999年,全国商品房积压已达8000多万平方米,沉淀了6000多亿元的资金;彩电、冰箱、摩托车,甚至包括大型零售商场,无不处在过剩的强大压力下。产品过剩,沉淀了企业大量资金,严重制约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的革新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其坐以待毙,何不死里求生,主动出击,寻找出路。
产品的严重过剩加重了市场压力。产品的严重过剩是国内市场步入买方市场的突出特点,且这种过剩是在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变化滞后于需求变化的条件下出现的。同时,新的企业还在加入,同质的产品还在涌现,过剩的产品日益积累,市场负荷日益增大。
面对商品过剩的压力,商家想出各种方法只为博得消费者“回头一看”,在各种方法都试过的情况下,降价打折似乎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每年的国庆都是商家赢利的黄金周,为了在7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益,商家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活动有声有色进行,甚至不惜打出“跳楼价”、“血本甩卖”的字眼,消费者也兴起了抢购之风。各商品品牌之间为了打压竞争对手、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消化库存等无不采用了降低产品价格的竞争方式。
有人说“降价”是对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善意,还有的报纸公开对厂商们呼吁:欢迎价格战。看似价格战对于消费者和商家都是一种双赢的状态——商家赚了钱,消费者以较低的价钱买了自己的理想物品,何乐而不为?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正如天上不会掉馅饼,作为消费者最应该记住的一条真理便是“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成本与价格是紧密相连的,成本是价格的基础,成本优势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参与降价竞争的核心要素。成本降低可以导致两种结果:
第一,维持价格不变,企业便可取得更多超额利润,但是各企业在竞争压力下会竞相降低成本,最终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第二,降低价格,企业可在相应减少、保持甚或增加利益的情况下争取强大竞争优势。因而,通过降价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成本优势企业惯用的策略。
对于一些处于买卖中间阶段的商家,在物品的原有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产品售价相对于以前价位的所得利润是处于下降的状态。除此之外,商家还需要另外支付房租、工作人员工资等成本开支。争取利润最大化是所有商家的终极信条,因此对于降价造成的损失,他们会在其他地方找回来。而对于那些极不负责的商家,在弥补自己损失的同时,消费者的利益也遭到了损失。
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降价促销的情况,需要擦亮眼睛,防止自己上当受骗。对于以下几种情况,消费者需要格外小心。
(1)明码虚价,坑你没商量。比如,宣传商品“买二百返一百”,却明里打折返券暗中提价,一件活动前的羊毛衫标价299元,活动时标成499元!对这种猫腻,消费者在进行商品选择时需要留意商品日常的销售价格,谨防虚假打折;出现此类问题,可以向工商或消协投诉。
(2)三无伪劣,骗的就是你。这种猫腻比较普遍,对此消费者需要当面检查清楚赠品,看是否过期或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要求销售人员在有效票据上标注赠品的名称、型号。这样,赠品有问题时就可以要求商家承担责任。
(3)特价钓鱼,愿者上钩。商家在报纸广告中声称,每天都有几款10元的特价手机,但是你兴冲冲而来,商家总是说,“抱歉,已卖完了”。果真如此吗,商家其实是借此花招吸引入气而已!对付此类商家最好的办法是不闻不问,如此一来其猫腻自然没戏。
(4)捆绑销售,猫腻多多。有的是采取“捆绑式”销售快过期食品;有的是搭售滞销产品;有的是以次充好;有的以国产的冒充进口等等。消费者要理性对待商家此类促销,要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和购物计划来购买商品。面对“捆绑式销售”大优惠等诱惑,应保持谨慎心态。
(5)落后冒充先进。这类猫腻尤见于平板电视、数码相机、笔记本等种类型号繁多的产品。笔者建议,事先要对同类商品价格、款式、功能进行多方面了解,买时最好请行家把关,以防落入陷阱。
(6)抽奖不透明,箱里藏猫腻。消费者往往关注自己的购物奖票投进了箱子,但却不关心奖是怎么评出来的;以至于商家购物中大奖的活动很多,但中奖的过程和结果却很值得怀疑。对此猫腻,消费者参与购物抽奖时要问清规则,不要被宣传海报所误导。
商家和消费者处于交易的天平两端,面对商家更多的信息优势,消费者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购物时,消费者需要擦亮慧眼。尤其是在节日促销购物时,不要只盯住商品的折扣率来选择商品,而应该注重商品的实际价值,面对高折扣、高额返券等诱惑,应保持谨慎心态,弄清促销规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掉进商家打折、返券活动的陷阱中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