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价格预测的三种理论
发布时间:2021-1-13 16:15阅读:2339
三种理论
目前,建立在对现货未来供求关系基础上的期货价格预测,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论解释:蛛网理论、仓储理论和持有成本理论。
1.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将市场均衡理论与弹性理论结合起来,再引进时间因素来考察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变动状况,即用供求定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供求不平衡时所发生的价格和产量循环影响的变动。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分别代表了不同弹性关系下,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对比对下一周期产量的影响和最终价格的决定。
蛛网模型是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蛛网的分析,可以揭示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当市场处于收敛型蛛网状态时,一旦价格较低,交易者就会买入期货合约,刺激市场需求,使价格上涨;反之,则会卖出期货合约,增加市场供给,使价格下跌,促使市场价格趋于均衡状态。当市场处于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状态时,由于大量交易者参与期货市场,会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现货市场价格不至于暴涨暴跌,并最终趋于均衡价格。蛛网模型在解释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及其价格的基本走势方面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2.仓储理论
仓储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霍布鲁克·沃金(Holbrook Working)于1949年提出,系统地阐述了时间因素对于基差的影响及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
仓储理论揭示了现货市场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的运行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该理论认为,基差基本上受制于边际持仓成本,随着交割期的临近,现货价格中包含的仓储成本越来越多,而期货价格中包含的仓储成本越来越少,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基差在交割期会趋近于0。这种价格关系基本上反映了人们对各种影响市场因素的预期,以及现阶段和未来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
3.持有成本理论
持有成本理论是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并经约翰·理查德·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进一步完善的。该理论认为,期货理论价格应等于即期的现货价格加上人们将现货持有到期货合约到期日所发生的持有成本,持有成本包括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保险费用和利息等。在市场均衡的情况下,现货和期货价格之间以及不同交割日的期货合约价格之间的价差,反映了不同时期持有现货的交易者支付的持有成本。
持有成本理论假设:商品的生产集中且具有季节性,而且商品可储存,商品的消费平均分布于全年;在商品的存储过程中,为了维护商品的质量,需要支付一定的持有费用;签订和持有期货合约可以锁定商品的价格,转移风险,但是没有成本费用;持有成本包括维护保管的费用和数量质量损耗的成本。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