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相互宝当保险?我劝你谨慎!
发布时间:2020-11-19 17:32阅读:585
相互宝自面世以来,就一直是当红辣子鸡,风头劲劲的。
目前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个亿,相当于每14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加入,你说牛不牛?
平时也很多朋友来问:相互宝到底靠不靠谱啊?有了它还需要买重疾险吗?
每次听到这种问题,都挺无奈的。
因为不忍心告诉他,相互宝根本就不是保险,它能发挥的作用,也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大!
相互宝其实很“神秘”
只参加相互宝,不买保险行不行?
相互宝不贵,哪些人适合加入?
1、 相互宝其实很神秘
1.1 相互宝究竟是不是保险?
都说蚂蚁集团有三宝:支付宝、余额宝和相互宝。相互宝作为扛把子之一,身上的故事可是很精彩的。
2018年10月份,它在支付宝红红火火的上线,那会名字还叫“相互保”,是由信美人寿和蚂蚁集团合作打造的一款团体重疾险。
可没过多久,就因为合规问题被约谈,从监管部门喝了几杯茶回来后,“相互保”变成“相互宝”了。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已经从一个保险,彻底变成了互助计划。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产品介绍,是这样的:
1.2 啥是“互助计划”?
所谓互助计划,就是我制定一个规则,然后吸引一些人进来,如果里面谁生病了,那大家就按照这个规则来一起分摊,凑钱给他治病。
它跟朋友圈里的“轻松筹”不一样的是,只有参加了这项计划的人才能享受帮助。同理,所有参与人员,都要进行互助金的平摊。
这类互助产品,现在市面上其实挺多的,像美团的美团互助、京东的京东互保、腾讯投资的水滴互助等等。
所有能排上号的互联网巨头,基本是人手一个。
1.3 它跟保险有啥区别?
“相互宝”们看起来确实跟保险很像,都是得了病就赔钱嘛。
但从内里来讲,它跟保险是有本质不同的:
保险,是在国家银保监会监管下,保险公司销售给投保人的,“承诺按条件赔偿给付责任”的特殊商品。
而互助计划,是用户凑份子钱给患病的人治病,它既不受银保监会监管,也没有平台承担赔偿责任。
无论赔多赔少,风险都是参与者自己的,平台不做刚性兑付。
所以在风险提示这块,银保监会早就把丑话说在前头了,提醒大家互助计划≠保险。
2、只参加相互宝,不买保险行不行?
相互宝好不好呢?当然挺好的,它参与门槛低,花一杯奶茶钱就能加入,宽慰了不少家庭。
可倘若你完全把它当成保险来用,那恐怕就有点危险了。
2.1 相互宝的保障不确定
运营随时可能终止
在相互宝的“成员规则”中,有一条机制终止的约定:
发生以下任一情形时,我们有权终止相互宝:
1、出现不可抗力或政策因素导致相互宝无法存续;
2、我们停止相互宝服务。
也就是说,相互宝可以随时说停就停,这完全由平台自己决定。
一旦产品停止运营,那咱们的保障自然也就没有了。
保障内容可能被修改
保险之所以让人安心,是因为它拥有固定的合约,所有约定都在合同里白纸黑字写清楚,不能随意更改。
而相互宝是个更自由的民间组织,游戏规则可以变:
比如去年 5 月份,相互宝就修改了甲状腺癌的理赔规定,对甲状腺癌只能赔 5 万互助金,而之前是有 30 万的。
2.2 理赔时效不确定
不知是不是用户体量大的缘故,相互宝在过往的互助记录中,基本都要等3、4个月才能拿到互助金。
这要真遇上指着互助金来治病救命的人,那还是挺要命的。
但保险的理赔就不会这样,因为《保险法》中有规定,理赔核赔最长不能超过30天。
如果用户的理赔资料交齐了,基本上几天钱就能到账,这种安全感,相互宝还是很难给到的~
3.3 没有监管,缺少法律保护
既然互助计划不是保险,那自然就不受到银保监会的监管,更没有《保险法》的约束。
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万一出现了理赔纠纷,由谁来主持公道呢?
相互宝想了个办法——建立“陪审团公示”的制度,如果对理赔结果不满的,可以把情况说一下,让大家再次投票。
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个制度并不太好使,因为公示就意味着公开隐私,很多承受不了舆论压力的人,都选择了中途放弃。
保鱼君之前也提过,保险最重点的特征就是确定性,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咱们都是能拥有相应的保障,在这一点上,相互宝是做不到的。
所以用它替代保险,也就显得不太现实。
甚至连相互宝的产品宣传上,也呼吁大家用相互宝+保险一起搭建家庭保障!
想要全面解决风险保障,还是得靠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这类商业保险!
就像网上那话说的:
“如果把医保比喻成主食,那相互宝只是餐后甜点,商业保险才是硬菜。”
扫描下方二维码,欢迎微信进一步沟通了解,祝您及家人生活愉快!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