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24日开展逆回购专家:未来存在降准可能
发布时间:2020-9-10 10:32阅读:358
9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1200亿元,利率维持2.2%。此为央行连续第24个工作日开展逆回购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在月末、季末和年末等节点开展逆回购操作不同,本月初央行已连续7个工作日开展逆回购操作,除9月1日、9月2日操作量为200亿元外,9月3日至9月9日,投放力度明显加大,操作量均在1000亿元及以上。总的看来,9月央行已累计向市场投放流动性6500亿元,其中已有600亿元到期,实现净投放5900亿元。
对此,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向《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表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在4月底触底以后利率中枢在逐步抬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3%,目前市场资金面总体是比较偏紧的,所以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使市场短期流行性保持相对稳定。”他进一步指出,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也扰动了市场流动性,央行珍惜货币市场空间,并没有采取降准降息等手段,而是通过逆回购操作来调节短期的市场流动性。
央行连续24个工作日开展逆回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8月7日至9月9日,央行已连续24个工作日开展逆回购操作,也是今年以来央行首次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超20天。从操作量上看,在此期间,央行已累计向市场投放流动性2.65万亿元,其中包含7天期逆回购2.49万亿元,14天期逆回购1600亿元。同时,累计有2.06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实现净投放5900亿元。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央行于上月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且选择罕见地在非月末、季末等节点。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央行连续24个工作开展逆回购操作略超市场预期。但逆回购本就是比较平常的货币政策使用工具,主要用于调节短期市场流动性,在资金面偏紧的时候,进行逆回购操作是很正常的。
董希淼分析指出:“一方面尽管是连续24天操作,但是以短期流动性为主,是到期再投放,且净投放量也不是很大。另一方面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更强调适度,所以市场流动性边际上比上半年会收紧一些,近期各类指标也反映了这一点。现在通过逆回购操作对短期流动性进行调节,这也是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一个体现,在下半年更强调适度的情况下,不想释放过多的流动性,通过逆回购投放一些短期流动性,而不是MLF等中长期流动性。此外,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存在一定流动性缺口,也是频繁进行逆回购操作的原因。”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表示,央行连续多日实施逆回购操作主要在于向市场补充流动性,维护资金面合理充裕。一方面,9月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银行资金面存在一定缺口;另一方面,国债和地方债的顺利发行需要流动性支持。
专家:下阶段有降准的必要和空间
从今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短期品种利率均有所下行。具体看来,隔夜品种利率为1.0670%,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行44.4个基点;7天期品种利率为2.1930,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行1.8个基点;14天期利率为2.2020%,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行4.3个基点。此外,DR001从8月中下旬开始呈波动下行趋势,今日的加权利率约为1.6012%,DR007也同样从8月中下旬开始波动下行,今日加权利率约为2.1607%。
在央行连续24天大规模开展逆回购的情况下,债券市场明显走弱,市场纷纷猜测未来是否会有降准的可能。对此,董希淼认为,在近期相关经济指标公布之后,为了更好地完成全年六稳六保工作,降准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在年底之前应该有必要再降准一次,但是不一定是近期,比如说在四季度。但是更可能是定向的降准。
此外,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为应对因结构性存款压降给银行负债端带来的压力,9月15日MLF操作有望延续量增价平,中长期流动性持续收紧的态势有望部分缓解,但9月实施降准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他表示,监管层会优先选择通过MLF操作,阶段性地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缓解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紧张的局面,而非实施降准,永久性地扩大银行总体的中长期流动性水平。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每经记者表示,央行连续24天开展逆回购操作稳定货币市场利率,但是财政存款支出节奏较慢、监管压降结构性存款等导致银行缺存款问题凸显,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快速上行,在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债市情绪冷淡、利率明显上行。目前银行负债成本上行、流动性有所分层,在进一步降成本、向实体让利任务和不良上行的压力下,央行存在以降准来缓和局部压力的可能。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