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生猪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9-3 16:00阅读:762
供给与需求是导致猪价波动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实施和疫病及突发事件因素也对生猪价格有较大的影响。
从供给端来看,短期影响因素为生猪出栏数量与出栏均重、进口、国家收抛储;中期影响因素为能繁母猪存栏量和MSY指标;长期影响因素为猪周期和养殖成本。
需求端影响生猪价格的因素主要包含了收入水平、人口数量与结构、替代品价格以及消费季节性等。
目前小中大猪存栏正在恢复,但压栏现象普遍,叠加下半年是需求旺季,令猪价坚挺,但国内进口抛储不断抑制猪价上行空间,短期生猪价格维持高位震荡;中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正在恢复,MSY指标有提升空间,生猪出栏量会逐步提升,中期猪价承压;长期来看,国内对肉类消费需求相对稳定情况下,猪价波动主要源于国内生猪的供给变化。目前国内正处于2003年以来的第五轮超级猪周期中,因猪价居高不下,养殖利润丰厚,刺激养殖户扩大生猪产能,猪价逐步进入下跌周期,不过生猪养殖成本上涨,为价格提供底部支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生猪是和粮食一样重要的农产品,生猪价格影响着千家万户,研究生猪价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供给和需求直接影响着生猪价格的走势,除此之外,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实施和疫病及突发事件因素也对生猪价格有较大的影响,本报告将对这些价格影响因素逐一分析。
01
供给端影响因素
供给端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时间可以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因素。
(一)短期影响因素
出栏数量与出栏均重是生猪供给端最为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主导短期生猪价格波动,进口、收抛储等因素也会影响生猪供给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价格。
1、出栏数量与出栏均重
国内生猪供应=出栏量*出栏均重,出栏数量和出栏均重是衡量猪肉供应的重要指标。由于在猪的繁育周期中,从小猪长成商品猪大概需要4-5个月,而对于中大猪需要1-2个月。通过小,中大猪存栏量可以较为准确的分别预测出4-5月后及1-2月后的生猪出栏量。此外,生猪生产具备一定的季节性,夏季生猪出栏量偏少而冬季生猪出栏量偏多。一般冬季仔猪疫病高发造成死亡率升高,从而造成来年夏季生猪供应的减少。
其次,夏季生猪长肉慢,冬季长速快造成冬季猪肉供应量的相对增加。同时,高温天气下生猪易掉膘养殖户不愿出栏,也会导致生猪在夏季高温天气时供给相对偏少,从而引起生猪的价格变化。从生猪出栏量和生猪价格关系中我们可以看两者呈现负相关性特征。
出栏体重是短期猪肉供给的调节项,受养殖户压栏行为的影响,一般出栏体重持续攀升,则意味着产业对于猪价涨价预期在强化。2020年高猪价、高成本及高风险下把猪养大明显更为经济,相较110KG至120KG的正常生猪出栏体重,生猪体重增长明显。由涌益咨询数据,从年初起,大中小猪存栏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今年秋冬生猪出栏量有望小幅回升。此外,由于猪价高企,自繁自养利润高达2600元/吨,生猪出栏体重维持高位。虽然小中大猪存栏正在恢复,但压栏现象普遍会令短期价格维持高位震荡。
图1:生猪出栏量与生猪价格
2、进口
生猪进口会增加国内市场生猪供给,影响短期价格,但我国进口猪肉占国内消费比例较小,进口对价格的影响有限。我国是一个猪肉净进口国家,2019年我国猪肉净进口量达到了2316万吨,在2020年更是达到了4300万吨,但是猪肉进口量占国内猪肉消费量的比例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在2020年生猪净进口量急剧上升时,其占国内猪肉消费量的比例也仅为10.67%,在以前年度基本处于5%以下,由此可见,国内生猪需求基本上由国内自行供给,进口不是影响我国猪市的主导因素,但是猪肉进口量的上升对国内市场上生猪供应紧张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因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生猪价格上涨势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