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基础知识”系列报道五:中国粳米进出口情况
发布时间:2019-8-6 09:50阅读:871
我国大米进出口概况
2010—2018年我国大米进口整体呈增加态势,2012年之前进口量不到100万吨,到2017年进口量为399万吨,2018年大米进口量为305万吨,仍维持300万吨以上。
从进口来源国看,泰国、越南、巴基斯坦一直是我国大米最主要进口来源国,90%以上的大米从这三国进口。近年我国加大了从柬埔寨、缅甸等国大米进口量,进口来源国相较之前稍分散,但集中度依然较高。从大米进口品种来看,进口大米主要为籼米,粳米进口量很少。我国大米主要通过南方港口进入国内市场。
2010—2016年我国大米出口呈萎缩状态,2017年为促进国产稻谷“去库存”,大米出口力度加大,2017年大米出口超过100万吨,达到120万吨;2018年出口量为207万吨,为近十年最高点。出口大米中粳米占比较高。从出口国别来看,我国大米主要出口至非州,朝鲜、韩国、日本等地,我国大米出口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国众多且分散。
我国粳米进出口情况
我国粳米以出口为主,2010—2016年粳米出口量不断下滑,从2010年出口39万吨下滑至2016年出口15万吨,出口量减少62%,占大米出口比重也从64%下滑至38%;2017年粳米加大出口步伐,出口恢复性增长至101万吨;2018年出口量为170万吨,为近十年出口高点。
从出口对象来看,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朝鲜、中国香港、日本是传统、稳定的出口目的地,但出口到该三个市场的粳米总量趋于下降,当前在8%左右,主因是我国加大了非洲市场的开发力度,其中向科特迪瓦出口粳米在停顿五年后,恢复增长为31万吨。我国粳米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港口。
相比于我国粳米的出口量,我国粳米进口量一直较少,估计不超过1万吨。
我国粳米进出口影响因素
影响我国粳米进出口的因素主要有价格、消费者生活多样化需求以及国家政策。2004年以来我国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且最低收购价逐年攀升,国内稻谷价格居高不下,大米加工成本增加,大米价格处于高位,而国际大米价格在供需面影响下,低位运行,国内外价差巨大,导致近年我国大米进口量逐年攀升。2016年以来我国加大了稻谷“去库存”力度,不仅调低收购价,且2016年开拍的超期存储稻谷、2017年起开拍的2013年产稻谷、2018年开拍的2014年产稻谷均大幅降低底价,降低了企业加工成本,增强了企业出口竞争力。2017年1—12月我国粳米月度出口均价在300—500美元/吨,而2016年1—12月粳米月度出口均价则高达500—800美元/吨,价格的下降有助于打开非洲市场,促进国产粳米的消化。在国内粳米供给充足下,粳米进口稳定增加源于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活多样化的追求。(期货日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