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回归初衷 小麦市场“一托就涨”已不复存在
发布时间:2019-7-17 15:13阅读:283
截至目前,小麦主产区六省中已有皖苏豫鄂鲁五省相继启动托市收购预案。尽管托市范围不断扩大,但其对市场的带动效应已明显弱化,说明国家政策已由“托市”向“托底”转变,往年夏收小麦市场“一托就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今年夏收以来,新小麦收购市场所呈现的运行态势值得深思。各地小麦质量普遍较好,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主产区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范围也一再扩大,但小麦价格并没有出现像往年那样的上涨行情,相反,“高开低走”的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市场监测显示,截至7月12日,国内普通小麦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为2290元/吨,周环比下跌2元/吨,较6月初下跌81元/吨。
为缓解市场压力,6月上中旬安徽、江苏两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进入7月份以来,河南、湖北、山东也相继启动预案,主产区六省已有五省启动预案。
托市范围扩大收购快于上年
继安徽、江苏、河南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之后,7月11日、14日湖北和山东在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也分别启动了预案。有消息称,7月12日,河南预案启动范围进一步增加,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濮阳、三门峡等7市也加入托市行列,该省目前已有16个市启动托市收购预案。
目前,主产区六省已有五省启动了托市收购预案,仅河北尚未启动。据了解,近期河北市场除了轮换企业、面粉加工企业收购外,其他入市收购主体较少,一些地区小麦价格也基本运行于托市价区域。由于市场小麦价格将持续回落,后期极有可能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水平,届时河北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也将启动,目前该省正在积极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今年夏收市场压力较大,加之小麦质量较好,预计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将高于上年。市场人士认为,在今年小麦产量可能创出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市场化收购或将无力消化庞大的供应,今年托市收购将面临一种不得不增的局面,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或回归常年水平。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7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053.4万吨,同比增加595.2万吨,小麦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其中,江苏收购775.7万吨,同比增加90.5万吨;安徽收购567.2万吨,同比增加289.8万吨;河南收购621.3万吨,同比增加93.5万吨;山东收购481.8万吨,同比增加69.3万吨;湖北收购99.8万吨,同比减少0.5万吨;河北收购226.4万吨,同比增加32.8万吨。
截至7月5日,安徽累计收购小麦560多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小麦近260万吨,占总收购量的46%左右,而上年同期收购量不足15万吨。
政策回归初衷 “一托就涨”不再
今年新麦上市初期,小麦质量明显好于往年,各地贸易商收购热情较高。上市初期主产区各地农户出售小麦价格在2200元/吨以上,华北地区大型面粉企业收购价在2360元/吨左右,但随着小麦上市批量增加,市场压力逐步显现。
按照以往经验,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一旦启动,就基本把整个小麦市场的价格支撑起来。但从今年看,虽然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范围不断扩大,但带动效应并不十分明显,这说明国家政策已由“托市”向“托底”转变,政策对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逐步减弱,往年夏收小麦市场“一托就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政策已由“托市”向“托底”转变。近年来,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不断下调,政策设计的“托底”初衷逐步回归,以往政策主导夏收市场的格局发生实质性改变。过去在国家小麦敞开托市收购的背景下,只要收到粮,就意味着能赚到保管费,因此,很多收购企业会溢价进行收购,价格往往要比托市价格高一些,今年这种现象基本杜绝。
“精准托市”政策特征表现明显。今年各地最低收购价小麦预案启动时间较往年推迟,反映了国家强化市场化收购的导向。同时,今年预案启动改变了以往预案一启动就全面托市的方式,只是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分批启动预案,托市有的放矢,精准度提高。
政策性收购质量标准把关严格。据了解,今年托市企业除了去年实施的食品卫生检测外,部分地区对托市麦入库把关相当严格,有的地方要求过两遍筛,还有的要求过比重筛。由于市场化收购对小麦质量要求相对宽松,在价差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和经纪人多偏向于限制条件较小的市场销售。
部分地区仓容仍显得紧张。由于临储陈粮库存高企,部分地区启动收储的库点仓容有限。据了解,某省一地方粮库托市收储一周就满仓了,粮库门前排满了长长的售粮车辆,导致卸车十分困难,一般压车至少要2至3天。
新麦整体向稳区域略显差异
据了解,进入7月份以来,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整体趋稳,区域间价格走势略显差异。在托市收购已经启动的南方麦区,市场受到托市收购的支撑,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华北一些预案尚未启动的地区,由于新麦上市以来价格持续偏弱运行,近期农户和贸易商惜售心理松动,小麦上市量增加,市场压力持续,局部小麦价格仍在稳中小幅回落。
当前,制粉企业容重770g/L、水分12.5%的新产普麦收购价:河北沧州1.11~1.12元/斤,山东菏泽1.12~1.14元/斤,河南新乡1.125~1.135元/斤,陕西宝鸡1.12~1.13元/斤,较上旬回落0.005~0.01元/斤;江苏淮安1.12元/斤,安徽阜阳1.11~1.12元/斤,维持稳定。
近期,主产区优质小麦价格继续追随普通小麦呈回落态势。7月11日,优质小麦收购价:山东菏泽“济南17”为2450元/吨,潍坊2430元/吨;河南郑州“郑麦366”为2400元/吨,新乡2400元/吨;河北石家庄“藁优2018”为2410元/吨,衡水2390元/吨。上述价格均较上旬回落20~30元/吨。尽管近期优质小麦价格稳中小幅回落,但前期普通小麦价格跌幅更大,目前优普小麦之间的差价仍在160~180元/吨。
市场认为,今年小麦产量和质量双增,尤其优质小麦增幅较大,加之优质小麦主要靠市场调节,新增供给能力较往年显得偏重。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托市收购范围不断扩大,普通小麦价格将会逐步止跌趋稳,受此支撑,优质小麦价格也难有大的下跌空间。
麦市供给宽松价格区间运行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预计,2019年全国小麦产量13300万吨,比上月上调100万吨,比上年增加157万吨。2019/2020年度我国小麦消费总量为1235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32万吨。2019/2020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13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769万吨。本年度国内小麦供需基本面宽松,决定了小麦价格缺乏明显上涨行情的支撑。
自7月11日起,暂停2014年至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目的是为了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新麦。据统计,截至7月上旬,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剩余库存量仍在7100万吨左右,“去库存”任务依然较大。尽管夏收期间暂停了小麦拍卖活动,但后期市场的潜在压力预期依然存在。
由于市场对后市小麦价格看淡,今年夏收市场化收购相对谨慎,小麦收购对政策的依赖性提高。市场人士寄望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的提高来减少后期市场的流通数量,进而提振小麦价格上行,这种预期恐怕并不现实。
据业内专家分析,随着各地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启动范围的扩大,今年托市小麦收购将比上年增加。但从绝对数量来看,市场化收购仍然占据小麦市场的主导地位,市场化主导的大格局不会改变。
市场权威人士预计,后期小麦价格有望稳中回暖,但空间有限。小麦市场既有坚实的底部支撑,即托市价格的支撑,也有拍卖底价及成交价加各种费用构成的顶部压制。用当前市场贸易商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小麦抬头容易仰头难。”上有顶、下有底,小麦价格将围绕最低收购价小幅波动。没有赔钱的理由,挣钱的依据也不足,见利即出应为上策。
转自金投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