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私募投资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长期以来,存在某些以“投资顾问”、“财富管理”等为企业名称的公司,通过发送短信、发放宣传单,邀请群众参加报告会领取免费小礼品,其真实目的是向参会人员进行项目推介,并以“委托理财”的名义,收取单个参会人员千元、万元以上不等的“理财款”。
该模式涉嫌非法集资的情形至少为:
1、向不特定对象募集。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2、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持有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是否违规承诺收益
在一些非法集资的案例中,由“委托理财”公司与投资者签订《资产担保借款合同》等类似合同,许诺20%-40%甚至更高的高额年化收益,且不讨论“委托理财”公司是否将款项交付至项目方,该类合同本身就不是合法私募。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私募本身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的本质就是投资者风险自担,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名为投资实为借贷,当然不是合法的私募形式,而在无任何内部控制及外部监控下,汇集众多人员的款项从事借贷,更是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三、是否超过投资者人数限制
在人数限定方面,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最多不得超过200人,以有限公司和合伙制形式设立的,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50人。
需要提示的是,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
如果私募基金人数超出上述规定,则涉嫌非法集资。
四、是否通过登记、备案
虽然设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发行私募基金不设行政审批,基金业协会也多次强调,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办理登记备案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基金财产安全的保证。
近年来,证监会、基金业协会等联合起来,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及其他私募违规的力度,整个私募市场的乱象得到了一定控制。未通过甚至未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使得基金管理人及基金产品处于监管之外,从形式上即不符合相关监管规定,极有可能涉及非法集资。
发布于2018-12-19 11:17 上海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share/add-ask-icon1.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share/add-ask-icon2.png?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