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前的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不是全流通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央企国企,如果全流通怕被别人收购,为了保护企业利益,推行非全流通的中国特色。这样,就存在“一股独大”的恶果,即只需要收集小量筹码就可以控制它的股价。在加入世贸后,股市也要与国际接轨了,对于非全流通的市场,老外不干了,国民在被庄家多次玩弄之后也不愿意,因此就起哄要进行全流通。但是,如果立即就允许非流通股份上市流通,因为他们成本价是1元,远低于市场价,股民们又眼红非流通股东一上市就大赚一笔,因此也在嚷嚷不合理,最后,非流通股东妥协了,让出一部分兑价以获得流通的权利。说股民们幼稚吧,还是贪心,或者是鼠目寸光,总之,他们答应了非流通股东的提议,同时也得到了非流通股东给予的利益,这样非流通股就得到上市流通的权利。管理层也考虑到马上全流通,市场容纳不下,所以,规定获得上市流通的非流通股,在公布的三个月后至一年内,只能卖出20%,是为小非;剩下的80%在一年或两年之后,才可以卖出,是为大非。现在,几年过去了,这些大小非陆续到期,可以上市流通了,由于成本只是1元,尽管股价跌到现在,那些股东仍然获利颇丰,卖出也是毫不手软的,因此,股价就象断线的风筝一路飘落。这时,股民们不甘心啊,又再嚷嚷被骗了,要管理层对大小非进行限制。可是,大小非的股东却据理力争:钱我已经付过了,“买”到流通的权利,所以,现在是有权卖出,一点不违法。管理层也认为,对啊,股民们你收了别人的钱还嚷嚷什么?可是,关键的是收了钱的人已经卖出跑路了,现在持有被套的,或者要买单的多数是后面被骗进场的。所以,现在这个大小非问题就成了悖论,很难解决。管理层说,既然这样我也不管了,由市场自己解决吧。所以,只有跌到市场价相当于大小非的成本价,大小非就不会卖出了。因此,这就是现在一直在跌的原因了。
发布于2018-7-5 15:11 北京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