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月29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细则。最大看点在于明确涨跌幅限制,完善价格稳定机制。
可转债上市首日,设置全日较发行价上涨57.3%和下跌43.3%的有效申报价格范围,保留现行20%、30%两档盘中临停机制安排;上市次日起,设置20%涨跌幅价格限制。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有大量资金涌入可转债市场进行炒作。其中,新上市的可转债尤其受到追捧。5月17日吉永转债上市首日被爆炒,以276.16%涨幅收盘,刷新上市首日涨幅历史纪录。后来交易所发现有投资人在短时间内多次通过大笔高价申报的方式实施异常交易行为,导致永吉转债上市首日尾盘价格偏离正股大幅波动,严重扰乱债券正常交易秩序。
此外,4月上市的聚合转债和山石转债,上市首日也分别大涨133.52%、73.43%。可转债被过度炒作,成为部分投机者的工具,令市场各方关注。近年来,私募机构以及游资持续入场,炒作氛围浓厚,妖债涌现。6月下旬,道恩转债两天暴涨近80%,被深交所列入重点监控。
此次可转债交易规则修订的另一大看点就在于“强化异常交易监管”。据悉,沪深交易所增设可转债价格异常波动和严重异常波动标准,同时规定交易所可根据可转债异常波动程度和监管需要,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异常波动公告或停牌核查。
以深交所为例,新规根据可转债交易机制特点及防控炒作需要,增加异常交易行为类型,进一步明确监管标准。
具体来看,《深圳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显示,深交所对可能影响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的异常交易行为予以重点监控。
发布于2022-8-1 11:06 杭州
当前我在线
直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