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配置是期指的核心功能
发布时间:2017-6-12 11:12阅读:377
自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市场对于股指期货市 场表现的评论大多与价格有关,如期现关系、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等。其实,均衡的期货价格是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价格。期货价格不过是风险 管理功能有效发挥的必然结果。股指期货使现货市场波动性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的稳定机制弱化,也有可能是股指期货市场有效性的表现(信息传递的快捷和 有效)。 股指期货市场最本质和核心的功能是风险配置和管理,即为现货市场提供一个风险剥离、转移、分散再配置的市场,目的是根据市场不同的偏好,优化配置风险。而我们正确认识和定位市场的功能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风险就一直与人类如影随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试图运用自己的智慧、技术和制度来规避各种社会风险,为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匹配对应的自认为合理的风险值。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的现代经济中,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而资源与风险配置又是金融的核心功能。 当前,我们所说的市场化的风险配置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机制。一是金融中介机构,如保险公司、银行、公共基金等,是以承担风险方式为主配置风险的。 以银行为例,其特征是风险配置的内部化(自我管理)。二是资本市场,如债市、股市和期市,是以转移和受托管理风险方式为主配置风险的。以股票市场为例,其 特征是风险配置市场化(社会管理)。各类微观主体通过金融产品交易,直接进行有关风险的交易或转嫁。股票市场仅仅是提供了买卖证券的机会,为风险重新分配 提供机制。 我们也应该看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可以采用组合投资、对冲等方式消除特质性风险,通过交换实现有效的风险分担。但是,这种方式对于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
目前的证券市场(包含期指市 场)具有三级风险配置体系。一级市场(股票发行市场)实现风险的初次分配。股票发行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筹资功能,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到不同投资人中, 共同承担面临的各种风险。它为经营体的总风险进行首次分配,起到了摊薄风险的作用。二级市场(股票交易市场)的功能是在一级市场的基础上,给初始分配的风 险提供反复交易风险的机会。其主要功能是风险交易和风险定价。但仅依靠上述由一级和二级市场组成的证券市场,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对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的要 求。当投资者认为经风险调整后的溢价过高,同时又没有交易成本低廉的机制来缓解的时候,市场就会失去吸引力。而这就需要一个完善股票市场交易机制,能起到 进一步分配风险、优化社会风险结构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股指期货市场,可以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能使投资者在看多市场的时候,以较低的成本达成投资 目的,也能使投资者在看空市场的时候,有效地配置资源,达到获利的目的。
股指期货的优化配置功能为股票市场打通了风险流动的渠道, 将所对应标的股票的系统性风险转移到了期货市场。通过自由的流动,使风险承受能力弱的人少承担风险,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人多承担风险,从而大大增强市场整体的风险承受能力,达到提高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目的。
股指期货市场上同时存在风险厌恶、中性和风险偏好这三类投资者,它可以通过以下不同的风险配置方式来达到优化风险配置的效果。 首先是分解风险。股指期货市场可以说是与股市并行的“影子市场”,它将原有的股市单轨运行模式转变为期现双轨运行的新模式,专门用来释放进而重 新配置股市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完成套期保值交易来对冲现货头寸风险,使现货市场的风险有了转嫁的媒介和疏通的渠道,从而将现货市场的敞口风险转 移到期货市场的很多个对手方,在风险不能根本消除的前提下优化风险的结构配置。通俗点讲,就是将风险从股票市场分解给期货市场的众多投资者,从而提高了市 场风险承担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这种分摊机制,提高了整个证券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其次是转换风险。由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不同,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也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某些投资者看来的风险,在另一些投资者眼中可能就是投资机会。交易就可以在他们之间进行,将风险有效地转化。通过这种平衡机制,可以达到提高风险配置效率的目的。 最后是转移风险。尽管从整个市场看,风险不可能消灭,但有了专业的风险配置场所(股指期货市场)后,就可以将风险从厌恶者向偏好者转移。这是一种减震机制,使风险配置给合适的投资者,优化了风险配置结构。
所以,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是风险配置市场链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优化社会风险结构的内在要求。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