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上海“渡边太太”现象
发布时间:2013-7-25 17:04阅读:919
●金融中心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造就了上海一大批“妈妈投资家”。如果金融文化没有达到一定浓度,她们不可能时尚到敢用自己的智慧去博一把明天的不确定性。
●主持人:解放日报记者 龚丹韵
●嘉宾:孙立坚(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
解放观点:随着金融、房产一系列政策调整,上海许多中老年妇女常常闻风而动,纷纷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比如瞄准利息高的小银行定存、退出一部分低利息的理财产品、组团去苏浙一带看房等。这部分群体,每每都成为市场变动的风向标。无独有偶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家庭妇女纷纷将资金投向海外,以擅长外汇保证金交易著称。日本媒体以常用姓氏“渡边”给这一主妇投资群体命名,“渡边太太”成为日本主妇投资者的代名词。两者是否能等同看待呢?
孙立坚:我感觉,日本的“渡边太太”更多出于生计所迫。上世纪90年代,正逢日本经济几近崩溃,日本的家庭主妇原本主要依赖丈夫,结果丈夫面临失业,又受制于家庭主妇节俭的持家方式,太太们感到家庭生活非常郁闷孤独,加之孩子已经长大,于是一些女性独立出来,走出家门,开始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渡边太太”只是短期现象。当时“渡边太太”以非常外行的手法,直接进入外汇领域。由于缺乏专业训练,她们的出牌方式和内行的外汇交易员完全不同。外汇市场一般在24小时之内进行买卖交易,当天离场,不大会有专业人员把资金“扛”到第二天,所以一般只做短线交易。而“渡边太太”因为外行,以做股票的方式做外汇,大批进场后,直到三四天以后才考虑抛掉离场。一开始确实出人意料,大赚了一笔。
这种做法虽然并不违法,但专业交易员一直默认了外汇市场的游戏规则,不会这样操作,等到内行们搞清楚原来有这样一批外行居然如此出牌后,立即把“渡边太太”作为交易对象,设下种种陷阱,通吃她们,最后结果是“渡边太太”一一破产。总体来看,她们利用的是日本政府当时零利率的扭曲政策,起初大量盈利,其实赚的也是日本政府的钱,全球金融市场并无损失。在那个时期,日本还实行了一批干预外汇市场的政策,结果表明,与全球抱团的专业交易员们对着干,即便是日本政府还是以失败告终。这并不是可取的方法,“渡边太太”也不值得学习。
解放观点:相比之下,我们的太太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孙立坚:区别很大。首先我们更多为了娱乐,而非生计。我们的家庭主妇,过去坐在一起就是搓麻将打牌,现在的选股、投资与搓麻将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更加有成就感,并且能从经济的成功中,提升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对其中大多数人的投资水平,我不敢恭维。比如,她们当中一部分人喜欢到处听讲座,然而专业人士的讲解,她们往往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过她们心态极好,就算时有失败,权当交了学费。若非如此,早就经不起金融市场的折腾了。而她们也比较有自知之明,不会一下子进入非常专业的外汇领域,知道自己是“外行”。
解放观点:中国式“渡边太太”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孙立坚:就像大众常说的“二八”现象:金融市场中,往往二成的人掌握着八成的财富。同样,在妈妈投资者中,也有“二八”现象。大部分在证券交易所焦虑地观望、听风就是雨的,总是输家多。而一些高学历、高智商、自学能力非常强的家庭主妇,依靠自己的判断,往往成为少数的赢家。
我自己圈子里就有一群非常聪明的家庭主妇,投资做得不错。她们的金融知识不可小觑,许多心得比我实用多了。有时候在家庭聚会上,她们也会让我讲讲,互相之间还时有争论,这时候就会有人喊“别吵了,听孙老师讲下去”。她们去听讲座后,回来对我说“人家比你讲得好”。如果我多问一些“为什么”,她们又往往回答不出来,于是记在心里,下次讲座向老师继续请教。
当然,她们的决策也并非都是理性的,她们总觉得新鲜的东西就是正确的,即使周围有内行人,也不太乐意听从,选对了又会来炫耀“听你的我就输了,还是我自己判断得好”。她们有充分的机会,与各种 “能人”交流,将那些招数一一付诸实践,不断改变和拓宽自己的视野,因为关注投资,还会聊聊宏观政策。在这种过程中,她们成长、学习,除了物质财富,还获得了精神满足,在出牌中享受自己的决策,体会资本市场的乐趣。作为一种娱乐,她们对金融市场的情绪很小,股市不好就想着结伴出去旅游,或者到外地看房。
但是赢家永远是少数。就今天难以捉摸的中国金融市场而言,许多“外行”靠天分和自学,变得非常“内行”,不独妈妈投资者如此,一些文科生也同样如此。未来,无论什么群体在金融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都很正常。关键是只有懂得“为什么”的人,才能在金融市场赚到大钱。
解放观点:除了日本的“渡边太太”,美国也出现过“史密斯太太”的现象。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妈妈级投资队伍”是不是一种必然现象呢?
孙立坚:今天上海太太的投资团队出现,有几个社会特征:首先在于上海的妇女有了空余时间,也积累了一定资本。过去的双职工家庭,大家都抓紧时间工作,而现在的老阿姨们,包括一些年轻的全职太太,手握闲暇时间和资本,不断主动寻找投资机会,完全有精力来货比三家,嗅觉非常灵敏,因而她们的动向往往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其次,这些现象更容易发生在金融大都市里。大众平时接触了太多金融信息,今天电视上讲解怎么投资,明天报纸上又说哪个股票好,网络更是众说纷纭,长期浸染在金融文化中,家庭主妇们深受感染。金融中心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造就了上海一大批“妈妈投资家”。
再者,上海也是资本相对集中的地方,有投资的底气。上海太太们是把金融作为娱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途径,她们经常抱成团,一起研究讨论,不断挖掘合适的投资渠道。如果城市的经济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金融文化没有达到一定浓度,家庭妇女和职业妇女们,不可能时尚到敢用自己的智慧去博一把明天的不确定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