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行情”来了?先看这些数据吧
发布时间:2016-6-13 22:28阅读:506
“吃饭行情”来了?先看这些数据吧
5月份的“缩量”、“L型”和5月31日“放量大涨”,是否意味着新一波行情?甚至有机构说是年内最大一波“吃饭行情”来了。真的如此吗?那么为何6月始终是星线,没有表现?面对中下旬的资金考核紧张窗口,以及已经出现的解禁股高峰,多头有信心攻克这些难题吗?今儿玉名将从以下一组数据,帮助大家找到答案。
伤疤未好,投资者已经不“痛”了
先来说“吃饭行情”,潜台词是“没饭吃”的尴尬,因为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投资者已经被“割韭菜”弄得遍体鳞伤了。如何形容行情的惨烈?长阴是最好的数据,在2010年至今的6年时间里,上证指数共有21个交易日下跌超过5%,2015年就有12次,其中更是有4次的单日跌幅超过7%。2015年7月27日,上证指数暴跌8.49%,创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2015年6月9日,沪深300指数创下5380.43的高点。到2016年5月31日,市场三大指数跌幅均超40%。其中,上证指数下跌43.17%,深圳成指下跌41.78%,创业板指下跌41.7%。
从交易数据来看,也能够直面行情的强弱,2015年5月29日当周,中国结算公布的新增投资者数量达164.44万,创下历史新高,环比前一周大增82%,其后连续三周保持在百万之上。但是,随着其后指数的断崖式下跌,A股周新增投资者数量大大缩水,最新的2016年5月27日当周,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仅33.71万,仅为去年高峰时期的20%左右。量能方面更为明显,如今沪市量能水平日均不足2000亿元,最低时不足1200亿元,这连去年平均水平的2成都不足了,如今一周的量能都不及过去一天的多。
熊市中的反弹,总是充满诱惑
从投资者情绪来看,很多人已经被15个交易日的横盘折磨得放弃了原来“观望和谨慎”的观点,认为再不上车,就会踏空了。真的如此吗?过去一年来三次大跌,已经是熊市了,而从2001-2005年“慢熊”以及2011-2014年“慢熊”的经验来看,“底部放量”并不是稀罕的事情,几乎每两、三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在“慢熊”中,这种“底部放量”只是“熊市反弹”的同步指标,并不能提示市场的向上反转。有一些反弹可以达到20%,这是局部波动良机;而有一些持续不到一周就结束了,这显然就有些陷阱的味道了。
例如,A股市场自去年8月底以来先后经历了两次反弹:第一次2850点至3684点,79个交易日反弹22.64%;第二次2638点至3097点,49个交易日反弹12.1%。如果投资者将本次行情看做是第三次,那么无论是从幅度,还是从时间,似乎都没有那么多乐观的因素支撑。
当然,投资者可能会说这次不一样,这次有“外资抄底”。而对于沪股通的净流入,虽然有2015年8月底经典的抄底战役,但实际上并非次次精准,2016年以来两次典型的加速净流入,一次是2月26日至3月2日,累计净流入74亿,成功买在底部;另一次则在4月11日至4月14日,累计净流入80亿,这次则是站在了高岗上。更多内容请参考玉名微博订阅文章《一组数据甄别“吃饭行情”,先做波段,勿言反转》。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