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场“雪”来得太猛
发布时间:2016-1-19 15:51阅读:645
期货开户,期货开户,期货开户本周沪深股票市场出现了较大跌幅。从基本面来看,周一公布的财新制造业PMI为48.2,不及预期。同时,人民币汇率近期继续维持大幅贬值状态,引发了一部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从近期资金面来看,由于资金面偏紧,隔夜Shibor连续上行,已经接近2%的整数关口,两市融资余额也大幅下滑,两次出现了单日200亿元左右的下降,因此市场选择了向下突破。
人民币贬值是大跌主因
从下跌原因来看,近期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是造成指数下跌的主要因素。从去年股市的两轮大跌原因来看,第一轮大跌开始于6月,是股市去杠杆的结果,当时两市融资余额峰值最高约2.8万亿元,两市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比值约为9.5%,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目前两市融资余额仅为1.1万亿元左右,占自由流通市值比值约为5.5%,处于相对正常的水平,也就是说目前股市的杠杆率处于正常水平,本次下跌与杠杆基本无关。
去年第二轮下跌开始于8月中旬,当时人民币突然出现大幅贬值,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连续两天大幅上行,最高接近6.59,之后出现回落。而进入11月,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继续上行,近期突破前高,最高上行至6.76附近,近期市场再次出现恐慌。因此,笔者认为引起本周市场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汇率市场的大幅波动,投资者预期后市人民币将会出现持续性贬值,国内资本会从股市和楼市中逐步撤离,引发了股市的下跌。
近期市场下跌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投资者担心本周上市公司大股东将会出现大规模减持,而证监会昨天也紧急发布新的减持规定,从证监会的态度来看,大股东减持仍需要进行有序引导,近期集中减持并且对市场造成较大抛压的情形不会出现,减持禁令到期更多的是对投资者心理产生的影响。总体来说,管理层快速给出了应对方案,相信市场的恐慌情绪将会很快得到缓解。
此外,从今年开始新引入的熔断机制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熔断机制推出的本意是平抑市场波动,但由于投资者对熔断机制并不了解,且熔断机制的推出确实存在一定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市场对熔断机制也产生了一定的恐慌情绪,当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5%时,投资者担心会继续触发下一档7%的熔断,均提前卖出股票,导致了市场再次触发第二次熔断。从管理层的本意来看,熔断机制的推出旨在降低市场波动,但由于近期市场情绪很不稳定,反而放大了市场波动,笔者认为熔断机制还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但不能仅凭短期表现就否定一项新政策的合理性。
估值接近底部区域,不宜过分悲观
本周来看,市场恐慌情绪严重,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和经济不断下行的态势使得很多投资者对未来股票市场走势再度陷入了悲观。但笔者认为,股市再度大幅下行的空间不大,尤其是在指数接近3000点附近时,更不应该过分悲观。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贬值和经济下行始终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经过的阵痛阶段。
A股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若改革预期较强,则有利于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对市场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是2016年仍然存在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另外就是人民币持续贬值引发的资本大幅外流风险。近期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推行供给侧改革,大量化解产能过剩行情的风险,同时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掌控能力较强,相信不会放任人民币汇率失控,因此爆发大规模风险的概率较小。
其次,从资金面来看,笔者认为,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将会持续,虽然利率的绝对水平继续下降有限,但利率水平维持低位仍是大概率事件,因此股市的估值会明显受到影响。
根据笔者的测算,如果只计算无风险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上证指数3000点以下应该是较为低估的区域,若不出现重大风险事件,逢低买入是较好的策略。从市场微观结构来看,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的估值仍处于低位,而中证5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估值仍处于高位,中证5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估值回归空间较大,短线风险也较大,因此选择投资标的时需要格外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