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空间进一步打开为实体经济添活力
发布时间:2025-1-6 14:24阅读:6
本报记者 刘琪
【农村金融时报】
回首2024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总量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综合运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展望2025年,刚刚过去的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还提出“适时降准降息”。
业界普遍预计,随着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降准降息的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
2024年,央行两次实施降准,为市场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
2024年2月5日,为保障春节前资金供应,向银行体系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年初降准不仅有利于传递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政策信号,提振市场信心,也有利于优化央行向银行体系供给流动性的结构。
随后在同年9月27日,央行第二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中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6.6%。此次降准有利于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向社会释放稳经济的强烈信号,提振各方面发展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除两次降准外,央行还两次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
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2024年7月22日,央行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8%下调10个基点至1.7%。值得一提的是,在下调利率的同时,央行还宣布,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考虑到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起主要政策利率的功能,为增强政策利率的权威性,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有必要将招标方式优化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明示操作利率,这也是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的体现。
第二次下调则于同年9月27日落地。当日,央行公告宣布,从9月27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7%调整为1.5%。此次下调幅度为近四年最大,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提振市场信心。
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两次下调,引导了MLF(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分别下降0.2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也带动了2024年7月份和10月份公布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均累计下降0.35个百分点,有力促进实际贷款利率水平的降低。
更有力度的降准降息可期
在过去十余年,我国货币政策基调一直是“稳健”,而2024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中央定调货币政策取向为“适度宽松”,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在温彬看来,一方面表明2025年货币政策将延续发力,强化政策协同,全力稳增长、提信心;另一方面也是政策层对预期的引导更为直接明确,有助于强化政策与市场的沟通,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在定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有助于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5年全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40个基点至60个基点,引导5年期LPR下行60个基点至100个基点;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个基点至250个基点。
“2025年,央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显著高于2024年0.3个百分点的降幅。”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预计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也会适时下调,以持续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全面下行。
在温彬看来,为保持适宜的利率环境,继续降低企业与居民融资成本,降息仍有必要,但“稳汇率+稳息差”内外双重约束再现,预计降息时点和幅度仍需相机抉择,进一步降息需要更大的外部冲击,且央行仍需加大力度疏通利率传导机制中的堵点,打击资金空转,将降息实惠真正传递到企业和居民手中。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