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持续借入国债将如何影响债市
发布时间:2024-7-8 10:31阅读:44
据报道,央行目前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此举引发投资者对债市是否进入全面防御的讨论。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一般是通过购买固定收益类理财、债券型公募基金等参与国债市场。由于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距央行预期合理范围依旧存在上行空间,专家提醒,上一轮国债收益率上行曾引发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产品收益率下跌。
A
为何开展国债借入、卖出操作?
央行此举或为引导收益率上行
4月以来,央行持续关注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并且认为当前长期国债利率过低,与经济发展情况不匹配,多次强调重视长期国债利率风险。特别是进入6月,国债收益率再度下行,10年期、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已经分别下行至2.2%、2.4%附近位置。
从历史经验来看,长期国债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名义GDP增速有着明显同步性。原因在于,十年期国债作为一种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一般要低于其他风险资产。当经济好的时候,投资者在其他地方容易赚钱,购买国债的需求就会下降,导致国债价格下跌继而提升国债收益率,反之亦然。
此外,国债期限越长一般收益率就越高,因为时间越久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更高,需要的风险补偿就更多。如果不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出现趋同,甚至长期限国债收益率低于短期限收益率(即“收益率倒挂”),说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相对看淡。
所以,央行会特别强调长期国债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因为这关乎对未来经济预期的指引。长期国债收益率趋势影响着市场对长期投资回报率的预期,暗示着未来经济的增长率,会进一步影响着企业、消费者和外资等投资、消费行为。
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长期限国债偿还期进入10年期后,收益率曲线上行斜率开始逐步放缓,甚至到30年期后,收益率曲线已经逐步走平,这是央行认为不合理的地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的发言中指出,我们需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过于平坦会使市场产生经济持续走弱的预期,这不仅与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相匹配,还会引起负反馈的风险。
央行此次开展国债借入、卖出操作,天风证券固收团队认为或是为了引导长期限国债收益率回归合理区间。5月30日,《金融时报》刊文称“应重视长期国债风险,2.5%-3%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合理区间”。7月5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30年待偿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回升至2.51%,但10年待偿期国债收益率依旧不到2.28%。
B
卖国债对市场有何影响?
短期债市走势可能偏向于区间震荡
理论上,央行借入国债后,可能随时在公开市场卖出,对债市形成打压,对购买方形成不利。7月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30年、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当日分别收跌1.06%、0.37%;7月5日,央行确认签订债券借入协议,30年、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再次分别收跌0.31%、0.14%。
此前在央行每次“喊话”提醒长债利率风险之后,债市都会在短期内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下行,但最终走势还是回归到中长期宏观逻辑,10年、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连创新高,毕竟债市走势与整个经济环境相关,而这不是央行一方能完全决定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国内5月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
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指出,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有分析认为,后续央行降准降息等政策仍值得期待。长期国债收益率虽然下降到2.5%以下,但收益率依旧有吸引力,特别是在近两年银行存款增加、存款“搬家”、其他风险资产收益率下行等替换需求增加的背景下。
天风证券固收团队表示,当前还是在稳增长、宽货币的宏观逻辑中,因此债券市场不存在简单反转,毕竟利率下行的总体趋势并未改变,所以全面防御还不至于。但是从现阶段角度考虑,短期债市走势可能偏向于区间震荡,对应债券市场利率上有顶、下有底。
另一方面,华福证券分析师徐亮提醒,需要关注央行卖出国债规模。如果央行通过借入、卖出国债的规模较小,则对债市的影响可能较弱,中长期逻辑可以继续演绎;如果央行通过借入、卖出国债的规模超出预期,长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较大的回升、债市下跌,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形成债券型基金等赎回、抛售负反馈的可能。
C
普通投资者与国债有何关联?
应注意债券类理财和公募基金等价格波动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国债市场的方式更多是通过购买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或者债券型公募基金进行。普通投资者购买固收类理财、债券型基金后,这两类产品主要会投资各类债券,而国债是其中一个重要投资方向;此外,国债市场也影响着其他类型债券市场表现。
所以,如果普通投资者购买了固收类理财和债券型基金,就相当于间接投资了国债。上半年,随着债市不断走牛,形成了一波固收类理财和债券型基金“投资热”。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3月底以来增长的2.89万亿元理财规模中,固收类理财增长了2万亿,成为了今年理财产品的主要增量。截至6月23日,纯固收类、固收+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16%、2.75%,在各类型理财产品中收益最高。
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公募基金635只,发行份额6616亿份;其中,债券型公募基金发行5369亿份,占今年来新发行公募基金发行份额81%。截至6月30日,债券型公募基金收益率2.07%,在各类型公募基金产品中收益最高。
目前,多家机构认为在当前国债需求旺盛情况下,央行卖出国债规模有限,对债市打压也相对有限。不过,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提醒:如果央行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不达预期,较有可能会加大预期引导的力度来实现目标。目前,特别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离央行指引的2.5%-3%合理区间还有一段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回顾上一轮国债收益率上行期,固收类理财、债券型公募基金收益率均出现了阶段性下跌。由于这两类产品收益除了来自持有期间的债券利息,还包括债券的“资本利得”,就像股票一样,通过买入和卖出价差形成收益;国债收益率上行,将导致债市下跌,固收类理财、债券型公募基金收益率一般同步下跌。
以债券型公募基金为例,2022年四季度国债收益率整体上行,数据显示,其间短期纯债基金(投资的债券剩余期限一般1年内)年化收益率下降0.1%;中长期债券市场由于对收益率更加敏感,中长期纯债基金(投资的债券剩余期限一般1年内)收益波动变得更大,同期年化收益率下降了1.21%。
收益率下跌进一步形成了投资者“越跌越卖,越卖越跌”负循环。2022年第四季度末,数据显示,短期纯债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投资者持有份额,分别较当年三季度末减少了35.2%、5.7%。
张旭认为,虽然当前的债券市场和2022年第四季度调整之前的情况不完全一致,但也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其实,当前的利空因素不少,只不过投资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此时投资者需着手对债券类资产的价格波动进行提前应对,以便守护好‘钱袋子’。”张旭提醒道。
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黄顺威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