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时间表来了!机构:五六月份降准降息均有可能,本轮资产荒大概率继续
发布时间:2024-5-13 16:49阅读:128
5月13日,财政部网站披露《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明确了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其中,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在5月17日(周五)开始首发,期限为30年,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
从整个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来看,国债发行期限分别为20年、30年和50年,发行次数分别为7次、12次和3次,目前尚未公开具体每次发行金额,付息方式均为按半年付息,发行时间分布在5月中旬至11月中旬。
01 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特点有三
3月5日,国内重要工作报告指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今年4月22日,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
据了解,为全力保障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平稳顺利开展,财政部国库司决定召开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动员部署会议,会议时间定于5月13日上午9点。各单位记账式国债承销业务负责人需参会。
超长期特别国债不纳入公共预算,不计入赤字率,融资成本低,发行期限10年以上,适合用于投资额大、回报周期长的重大战略项目,与基建行业适配度较高。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望发挥21世纪初长期建设国债的作用,作为中央财政加杠杆的核心工具,驱动全社会投资加速回暖。
表:历次特别国债发行背景、规模、资金来源等
02 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特点有三:
(1)投向。特别国债投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包括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基建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亟需加大逆周期支持力度。
(2)期限。按照市场划分,“超长期”指的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即30年和50年。这意味着可以减缓中短期偿债压力,为基建投资释放更多的财政空间。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利于债务结构的优化,匹配基建项目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持续时间。过往特别国债往往是应对冲击推出的临时性政策,本次特别国债强调要“连续几年发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难以一蹴而就,亟需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连续发行的用词体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基建行业中长期的支持,可见基建板块估值修复空间较为广阔。
国信证券分析,相对而言建筑央企在承接重大项目上存在优势,融资成本低于行业均值,有望保持订单和业绩稳健增长;随着海外订单持续回暖,建议关注国际工程龙头企业业绩兑现;工业建筑受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影响较小,也是当前政策支持的投资方向,随着库存周期拐点临近,产业链上钢结构、专业工程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尤其是部分重大晶圆厂项目有望年内落地,建议关注洁净厂房建设机会。
03 机构:五六月份降准降息均有可能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资产荒”往往结束于货币政策收紧,滞后于权益市场修复和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好转。
回顾历轮“资产荒”终局,2015-2016年的"资产荒"结束于货币政策转向:在2016年8月开始,央行陆续重启了14天和28天逆回购操作,并提高了MLF和逆回购的利率,收回了机构间积压的资金,从而结束了"资产荒"行情。2018-2019年的"资产荒"结束于金融数据升温:到2019年末,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这一轮的"资产荒"行情逐步缓解。2021-2022年的"资产荒"结束于理财赎回潮:理财赎回潮导致利差快速上升,增加了市场上可供配置的资产,第三轮“资产荒”就此终结。
本轮“资产荒”持续时间久、程度深,同时机构行为呈现出以往不同的新特点:资金分层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在信用资质上一路下沉至AA-评级资产,在期限上一路拉长到30年超长债,程度已超过历轮“资产荒”,严重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本轮资产荒大概率继续,其结束时点取决于经济复苏的程度和实体融资需求的恢复进展,仍需关注后续具有明确信号意义的货币政策是否收紧,以及金融数据是否能够持续超预期回升等。
在最新的研报中,国海证券表示,特别/增发国债从会议规划到发行落地,需要2个月以上的时间。5月或6月可能是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起始时间。目前来看,此次发行确实是在5月、6月落地。
国海证券认为,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采取市场化发行的可能性较大:
(1)回顾历史,1998年特别国债面向四大行定向发行;2007年特别国债,采取市场化与定向相结合的方式;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采取市场化发行的方式;2023年增发国债因为并未单独贴标,与常规国债混合发行,因此也采取市场化发行的方式。随着国债市场参与主体增多、流动性改善,国债供给对市场的压力减小。案例来看,近年来官方愈加倾向于采取全部市场化发行的方式。
(2)若过多超长期特别国债定向发行给银行机构,可能造成“期限错配”风险。2023年3月硅谷银行爆发风险事件,原因之一即使硅谷银行“期限错配”,负债久期短而资产久期长,放大了利率风险。因此我们认为,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采取市场化发行的方式,通过引入保险等非银机构长期资金,降低银行机构对超长期国债的持仓,从而缓解银行业“期限错配”风险。
(3)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可以缓解当前债市“缺资产”的现状。5月10日央行公布“202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专栏4——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中,央行提出“市场缺乏安全资产对长期国债收益率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国海证券认为,在政治局会议的要求下,近期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也会有所提升。届时在6、7月,地方专项债发行高峰期,可能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期重叠,对债市的影响值得关注。
为了对冲地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对债市的扰动,不过度抬升财政发行成本,5、6月降准、降息政策均有可能落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