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石化原油走势和石化产品行情分析
发布时间:2023-11-28 13:48阅读:75
11月24日,卓创资讯研究院举行第九十六期研究例会,本期围绕“中短期大宗商品市场分析预测”展开研讨。本期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原油及石化产品的变化上,国际油价震荡下跌,后期的不确定性仍然在OPEC+的会议方面,而国际油价的下跌给下游的成品油及化工品带来了诸多影响和压力,各石化产品以原油为背景,在各自的基本面下呈现了不同的变化情况。
能源研究员赵颖:OPEC+会议大概率延长减产协议时间,不会对油价造成台阶式影响。
能源研究员梁曦玥:原油宽幅震荡下跌,国内成品油裂解价差扩大,炼厂开工负荷回升。后市来看炼油利润恢复有限。
化工研究员李训军:国际油价支撑效果难以强化,化工市场供给回升局面下或维持弱势调整状态。
化工研究员张凤:成本弱势,聚酯链回吐上周涨势。后市来看,现阶段的价格或在12月上旬维持。
化工研究员刘舜心:预期转弱叠加累库和投产,聚烯烃市场承压。
黑色研究员高恒宇:钢材价格阶段性回调,后市仍存上涨空间。
农业研究员孙继森:巴西天气扰动反复,大豆产量预期未能对价格形成趋势型修复行情,后续等待天气预期缓慢兑现,叠加需求预期差,价格上涨动能逐渐累积。
能源研究员赵渤文:供暖季到来,煤炭和天然气供需宽松,价格较为平稳;国内外碳价回落,碳足迹相关内容受到关注。
CME“OPEC+观察”的最新数据来看,加深减产的预期小幅上升,而增产的预期概率小幅下降。目前市场预期延长减产期限的概率约为72.24%,加深减产的概率约为3.05%,增产的预期概率约为24.71%。
最大的概率是,本次OPEC+会议延长减产协议时间,维持现有减产规模不变。在此情景假设之下,本次OPEC+会议主要会造成脉冲式行情,预计不会对油价重心造成明显影响。如果本次OPEC+会议延长时间,且宏观情景美联储加息预期走弱,需求情景之下仍未出现实质性的需求走弱,那么预计未来三个月原油价格将会维持12月80.05美元/桶,2024年1月份83.77美元/桶,2024年2月份87.30美元/桶。
近期成品油裂解价差走高,炼油利润有所修复。原油价格大幅震荡下跌,虽然也从成本端带动汽柴油价格跟跌,但国内汽柴油价格跌幅不及原油,截至11月24日,11月以来汽油价格下跌0.23%,柴油价格下跌1.23%,而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幅4.79%,远大于前两者,因此11月后裂解价差逐渐扩大,且汽油基本面相对于柴油偏紧,11月中旬以来汽柴价差走扩,汽油裂解价差回升幅度更大。目前炼厂利润有所修复,带动了炼厂开工回升,近两周主营炼厂和地炼开工负荷均从低点回升约2个百分点。随着接近年底,低温或增加私家车出行需求从而对汽油需求形成小幅支撑,但柴油方面刚需支撑减弱,裂解价差将再度收窄,炼油利润恢复空间有限。
此外,成品油出口方面利润不佳。消费旺季过后,新加坡地区燃料油补库需求放缓,尤其中质馏分油库存呈现累库趋势,受原油价格急速下跌的拖累,新加坡地区汽柴油价格也跟随大幅下跌,其中汽油从9月中旬到10月初的20天内大跌20%,之后虽有小幅反弹,但疲软状态明显,柴油也在10月期间下跌10%,因此10月国内汽油出口利润深度亏损,柴油利润也表现不佳。当前来看,11月出口计划量只有10月的一半不到,对供需格局宽松的柴油来说库存消化速度会更慢,后市来看,成品油出口对炼厂效益提振不足。
近期国内化工市场震荡下跌,油价虽然阶段性反弹,但整体维持高波动状态,对市场支撑效果并不稳固,行业在开工回升及部分产品库存增加的情况下趋弱调整。截止到11月24日,卓创资讯有机化工价格指数收于1166.2,与上周末相比下跌了1.4%。
近期化工市场需求端表现一般,由于进入传统消费淡季,市场整体以刚需成交为主。供给方面,行业开工略有回升,卓创资讯重点统计的41个产品的平均开工负荷率为69.3%,较上周提升0.3个百分点,连续第10周位于年内均值(68.8%)上方。此外,卓创资讯化工品库存指数有所回升,11月24日当周该指数为130.6,较上一周增长了25.9,其中纯苯、苯乙烯、苯酚等产品库存均显著回升,对于市场心态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短期来看,油价大概率维持高波动状态,尤其是OPEC+减产措施明确之前。从当前情况来看,OPEC+至少要延续目前的减产规模到明年年初才能缓解油价破位下行风险,至于能不能加大减产重振市场信心,这是一个概率较小的选项。综合各方因素,预计本周美原油均价在77美元/桶附近,波动区间在74-78美元/桶之间,对于化工市场的支撑效果暂时难以加强。基本面来看,化工市场整体处在供需两弱的状态,但由于冬季是检修淡季,行业开工出现回升趋势,并且带动库存有所增加,因此市场将延续弱势调整的趋势,具体产品根据基本面变化情况略有差异。
宏观方面,近期美元指数不断下移,人民币的走强可能使得部分企业丧失一部分价格优势,不排除海外客户将汇率变动的风险考虑在内,从而要求国内企业进一步让利。临近年底,海外市场假日集中,预计11月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将较10月份有所修复。国内市场,11月份受到气温骤降、购物节等因素的影响,衣着及纺织品类消费也有一定的修复预期。
本周来看,成本方面原油价格上涨乏力,WTI原油价格在75美元/桶左右徘徊;基本面方面,PX端受到甲苯和二甲苯走弱的影响,PX经济性提升,从而企业的开工积极性上升,PTA及下游聚酯、织造开工也维持较高位置,库存虽有小幅度积累,但短期内库存压力较小,不会对开工构成较大的影响。较为中性的库存水平使得下游聚酯端仍有一定的挺价意愿,加上目前下游需求没有明确的下降趋势,预计产业链价格进一步下移的空间不大。
后市来看,虽然原油库存维持上升趋势,但在减产的支撑下,原油价格进一步下挫的空间较小,成本在75-80美元/桶左右或有支撑,结合聚酯基本面的情况及往年季节性,现阶段的价格或在12月上旬维持。
短时间,市场预期偏冷,需求端来说,地膜属于季节性淡季,其它需求均符合正常情况,总体来看下游开工负荷率有所下降。供应端来看,前期集中检修装置逐步复产,叠加部分超预期检修的逐步回归,市场压力逐步增加。期货盘面观察,自11月16日以来,市场下滑较快,在需求表现平平的基础上,强化了买盘观望情绪,也因此导致生产商去库进程受阻,超短期内,在卓创资讯检测数据显示,生产商库存同比、环比均有所增长。
后期来看,我们认为供应端为中短期市场最大的影响因素。首先,超预期检修造成的复产周期还在持续。另一方面,2023年底的PP投产和24年一季度的大规模聚烯烃投产进一步给予了供给压力。根据卓创资讯统计,今年仍有45万吨PP投产,2024年一季度PP仍有超200万吨产能投产,超300万吨PE投产,投产密集带来了供应压力。市场有所承压,或延续偏弱趋势,然而PDH等装置利润压力大且成本端有所回暖,超预期检修和成本因素或托底市场。
根据卓创资讯钢材价格指数发现,最近两周钢材价格震荡上行。截至11月24日较11月13日上涨了约11.4点。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虽然粗钢平控的压力仍存,但是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旬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的粗钢日产量为196.91万吨,仍然处于高位运行,如果按照目前的生产水平,今年我国的粗钢产量预计约为10.41亿吨,较去年有所增加,钢材供给收缩幅度同预期相比有限,钢材价格的上涨动力难以长时间维系。第二,由于气温逐渐下降,北方的地产开发逐渐转向室内施工,对钢材的需求有所减弱,同时当前也处于消费淡季,而且我国制造业PMI也在荣枯线上徘徊,整体需求偏弱,下游行业对钢材消费的带动有限。第三,虽然我国钢材的出口保持在同期高位水平,但是海外需求增长较为缓慢,同时钢企的利润并未得到明显修复,出口也有所减少;第四,从文华商品指数看,目前我国整个大宗商品市场处于趋弱运行的状态,对黑色系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后市来看,虽然目前钢材的价格上涨存在一定的阻力,但是从具体产品的期货价格来看,螺纹钢和热轧板卷的远期合约价格均高于近期合约价格,说明目前市场上对黑色系产品仍然抱有较好的预期,未来如果获得利好政策加持,黑色系产品仍存较大上涨空间。
周内来看,南美天气反复影响大豆产量预期,多数机构调整巴西大豆产量。根据Agrocoult的数据,巴西2023/24年的大豆产量估计为创纪录的1.616亿吨,。拉美地区农业咨询公司Safras&Mercado下调巴西2023/24年大豆产量预期至1.614亿吨。整体节奏来看,由于天气并未发生超预期影响,产量虽然下调,但仍处于创纪录的水平,对大豆价格整体有上涨驱动,但并无兑现空间。除此之外,阿根廷新形势下的大豆出口也成为大豆预期变化的关键点。
展望未来,天气影响因素仍存,大豆产量仍然具有下调的空间,长周期或对豆油产生一定的支撑。同时从其他油脂来看,棕榈油产量减少叠加出口需求尚可,整体对价格有上涨驱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油脂价格。因此,综合影响下,油脂价格上涨动能仍在逐渐累积。
能源方面,各地已正式进入供暖季,煤炭和天然气供应充足,但供需有进一步收紧的预期,价格有季节性的向上支撑。首先,煤炭总体呈现供需宽松的态势。国际煤炭市场供需宽松,7月起价格有所回升;国内煤炭数据显示供需向好,工业需求维持较高增速的态势。整体来看煤炭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天然气在价格方面保持相对平稳,主要关注近期东欧某国与土耳其的天然气枢纽建设有了新的消息:据报道,东欧某国在近期表示“不仅考虑在土耳其设立天然气交易平台,还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面向欧洲国家的输气量。”这一枢纽的建设也意味着长期来看,欧洲的天然气供需矛盾将有望得到缓解,其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有望得到加强。
碳市场方面,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价格维持71元/吨位置震荡,同时成交量也有所回落;欧盟碳配额价格依然处于大趋势下跌的通道,目前已回落至76欧元/吨。本周重点关注的双碳热点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5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国内外对产品碳足迹都有较强的需求和期待,因此在标准体系出台后,各产品都需要对自身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的准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