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活力(第4期)丨大豆单产提升行动效果明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名单公布
发布时间:2023-11-17 20:50阅读:108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实习生潘晨晨 北京报道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11月15日,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开幕。会议明确,近两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效果明显。
推动乡村振兴,有效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区域间顺畅流动是关键一环。11月15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的批复,明确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名单。日前第二届乡村振兴(广州)论坛举行,再次对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和重点任务进行明确。
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日前发布的《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3)》对湖南2022年乡村振兴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优化农产品供给体系、打造特色化融合化绿色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等对策建议。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11月10日,2023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在郑州开幕,会议指出河南聚焦粮食、畜禽等六大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企扶优行动,积极引育一流种业企业。近日,吉林下发《全省农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近日,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印发通知,部署安排北粮南运保障工作。
乡村振兴要闻 1、农业农村部: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效果明显 持续提升大豆产能和自给率
11月15日,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开幕,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致辞中表示,近两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播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效果明显,高油高产品种选育扎实起步,大豆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唐仁健指出,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大豆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要深刻认识持续提升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信心决心,强力破解问题难点,着力推动大豆产业稳定发展。
唐仁健强调,要围绕“核心是收益、根本靠销售、关键在政策”的路径,立足全产业链系统谋划,短中长结合施策,逐步形成国产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要构建需求导向的技术体系,瞄准高油高产品种发力攻关,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构建高效通畅的产销体系,发挥好本地企业骨干作用就地加工消化,引导优质加工企业带着品牌、技术、市场到主产区布局产能,搭建产销衔接、加工对接平台,实施好高油高产大豆生产支持政策,通过订单生产等方式促进油脂加工企业多收多用国产大豆。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补贴、保险、信贷、储备调控等政策工具,多措并举稳定农民种豆收益。
2、农业农村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名单公布
11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的批复,公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名单。具体来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等13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石家庄市、承德市、赤峰市、沈阳市、大连市等33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州)试点,新河县、曲周县等35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县(市、区)试点。
此前,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于4月19日共同印发《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后简称“《方案》”),明确今年启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3—2024年, 提出了健全交易体系、完善交易规则、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监督管理等四项试点任务。
《方案》明确,争取通过2年的努力,试点地区逐步构建起比较健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和符合行业发展特点的监管机制,形成一套覆盖主要交易品种的标准化交易规则,探索一批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模式,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3、第二届乡村振兴(广州)论坛:守住两条底线、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形成乡村振兴标志性成果
11月12日,第二届乡村振兴(广州)论坛在广州举行。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宏耀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要坚决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会长韩长赋在演讲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重点研究和解决乡村规划、“人地钱”、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进乡村建设要全面行动起来四个方面的问题。
地方乡村振兴实践 1、河南:聚焦粮食、畜禽等六大领域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1月10日,2023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在郑州开幕。河南省省长王凯指出,近年来,河南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建设中原农谷。将持续推动“农科教”“育繁推”资源向中原农谷集中布局,聚焦粮食、畜禽等六大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选育一流农业品种。深入实施种企扶优行动,积极引育一流种业企业,强化人才招引、金融支持、国际合作。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农业农村部将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重大品种推广、重点企业扶持、种业联合攻关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河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精做优中原农谷,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和种业创新高地。
2、湖南:202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11月11日,中国乡村治理论坛——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委会首届年会在长沙举行,会上发布了《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3)》(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总结了湖南省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如以多元食品结构为取向,特色农业发展加速推进;以“两个高地”建设为依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积极推动农民富裕富足。
《蓝皮书》明确指出湖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一是特色产业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充分;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相对缓慢;三是“三农”带头人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的问题突出;四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基础有待夯实;五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提升的关系处理尚待平衡。
《蓝皮书》对湖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坚持大食物观,优化农产品供给体系;着力打造特色化融合化绿色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以县城为战略支撑,促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聚焦机制建设,强化农业强省建设投入保障。
3、吉林:用3-5年时间 带动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3.2亿斤
近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全省农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用3—5年时间,全省农垦力争实现粮食综合产能提升2亿斤,带动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3.2亿斤。到2030年,实现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大面积提升,垦区玉米、水稻、大豆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50公斤、620公斤、215公斤。
此次提升行动以良种、良法为核心,因地制宜加大高产品种、技术模式示范,推进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加快粮油等主要作物成熟、可复制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应用。
为促进单产水平大面积提升,吉林垦区以高产样板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应用,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机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文件还提出加快高产品种示范推广、加强高产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农机化作业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垦社会化服务等五项重点任务。
4、辽宁:全省高速设置105条专用通道 保畅北粮南运
近日,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北粮南运大通道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全力做好粮食、煤炭运输保障进行部署安排。
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及时解决问题。持续监测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情况,动态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生产运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运输过程中的不通、不畅问题。加强与运力紧张的粮食贸易、流通等企业沟通对接,优先保障重点物资运输。
二是优化保障措施,提升转运效率。为有效提升枢纽转运效率,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畅通,如在港口方面,对重点物资运输船舶采取优先进出港、优先引航、优先靠泊、优先装卸“四优先”措施。同时,全省高速公路设置重点物资运输车辆专用通道105条,保障车辆优先快速通行。第四季度,全省铁路、港口预计共运输粮食2500万吨。
三是加强隐患排查,提升应急能力。如在铁路方面,积极组织铁路部门抓好货运领域行车安全,组织开展冬季行车设备和移动装备隐患排查整治。分行业、分领域制定重点物资保供应急预案,确保应急状态下重点物资运输高效畅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