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信号!潘功胜谈四大关键问题
发布时间:2023-11-8 12:26阅读:195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学习贯彻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是金融系统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潘功胜就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谈了四点体会。
一是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二是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三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谈经济:全年5%的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这个增速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谈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谈金融风险:将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
谈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谈经济:需要注意基数规模、平衡好经济增速和增长的质量及可持续性
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5.2%。“全年5%的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潘功胜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4%,这个增速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他表示,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近期经济增长动能增强,生产消费稳步回升,就业物价总体改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经济指标向好。经济转型持续推进,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有条件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物价平稳运行。
“观察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注意两个视角。”潘功胜说,一是基数规模。我国GDP总量已超120万亿元人民币,在大基数的背景下,5%的增长已经是一个不低的速度。二是需要平衡好经济增速和增长的质量及可持续性。我国经济需要合理的增速,但更重要的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比追求高增长速度更加重要。
谈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潘功胜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过去几年,每年贷款新增20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0多万亿元。”潘功胜表示,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二是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健康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
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去年以来,美联储快速加息,但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政策利率稳步下行。我们将继续以我为主实施好利率调控,按照经济规律和逆周期宏观调控需要,引导和把握宏观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今年以来,美元利率水平高企,全球避险情绪上升,推动美元指数升至2003年以来较高水平,带动非美元货币对美元集体贬值。
“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对非美元货币有所升值。”潘功胜表示,国际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此轮加息接近尾声,美元持续升值的动能减弱。
下半年以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2%,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0.3%,对欧元、英镑、日元分别升值1.5%、2.1%、3.7%。
“我们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汇率的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潘功胜说。
他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运行更有韧性。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作为外汇市场的监管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加从容,经验更加丰富。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谈金融风险: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
潘功胜表示,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金融风险可控,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目前,各方面比较关心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关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潘功胜表示,我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非常小。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化险,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已经较峰值下降一半。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正在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提升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早期纠正工作的标准化和权威性。
关于房地产金融风险,潘功胜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长周期繁荣,正在进行重大转型并寻找新的均衡点。住房需求的中枢水平、住房市场交易结构以及业务模式都正在进行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房地产市场转型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也蕴含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新市民规模较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潜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随着经济回升向好,加上房地产政策效果显现以及市场的自身修复,8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总体改善。”潘功胜表示,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3%,其中约80%为个人住房贷款,一直以来,在中国,我们实行非常审慎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
他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潘功胜表示,总的看,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地方政府债务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有实物资产支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正外部性。二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经济规模较大、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他们有能力自行化解债务。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风险。潘功胜介绍,一是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通过盘活或出售资产等方式,筹措资源偿还债务。
二是对于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的地区,严格控制新增政府投资项目。
三是金融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融资平台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并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必要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贷款支持。
四是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并购重组、注入资产等方式,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转型成为不依赖政府信用、财务自主可持续的市场化企业。
谈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潘功胜表示,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潘功胜表示,推动金融机构体系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完善广泛覆盖、高效安全的现代支付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进中国征信市场发展。
他还表示,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做好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务实推进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