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个代表化工品的平均开工负荷结束连续回升态势\|聚烯烃开工负荷率持续走低,价格有所反弹···
发布时间:2023-10-30 11:47阅读:227
41个代表化工品的平均开工负荷结束连续回升态势
聚烯烃开工负荷率持续走低,价格有所反弹
山西:四川省印发《四川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印尼棕榈油产量下降
2022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2年下降超过51%
【41个代表化工品的平均开工负荷结束连续回升态势】
近期化工市场开工水平延续下降趋势,截至到10月27日当周,卓创资讯重点统计的41个代表产品的平均开工负荷率为68.8%,较前一周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周下降。
卓创资讯李训军认为,10月以来国内石化产品整体呈现震荡下滑趋势,市场在即将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的情况下,行业需求复苏的脚步越发沉重。在市场弱势调整及需求不佳的情况下,化工行业开工水平中下旬以来连续两周下降。10月27日当周,卓创资讯重点监测的41个产品中,开工负荷率下降的达到21个产品,开工回升的仅有9个产品。降幅较大的主要包括环氧丙烷、丙二醇、苯酐等,降幅分别达到了7.9个百分点、7.1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后期来看,在进入淡季的情况下需求向好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加上潜在的新增产能释放,市场逐步承压。行业利润修复缓慢,企业开工意愿也将受到一定影响,预计石化行业平均开工水平或仍有下滑可能,在一定阶段内供给变化或将再次成为左右商品市场定价的关键因素。
【聚烯烃开工负荷率持续走低,价格有所反弹】
10月初至今,聚烯烃开工负荷率持续走低,均同时下滑3-4个百分点,10月27日当周,PP和PE分别为80.44%和81.38%,处于全年的低位水平,库存微幅去库,价格有所反弹。
卓创资讯刘舜心分析,下半年以来原油受到供应端欧佩克减产和东欧动荡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再次走高,直接导致油制烯烃成本上升,亏损有所加剧。特别是9月以来,随着聚烯烃市场价格跟进原油涨幅力度不足,根据卓创资讯统计来看,乙烯裂解制PP和PE毛利在10月27日亏损均超过1000元/吨。利润承压影响,国内聚烯烃开工负荷率有所走低,直接导致市场供应偏紧,然而从前期的检修计划来看,11月仍有部分装置集中复工复产,国内供应有所回升,叠加11月以后农膜、包装膜等主要塑料下游需求旺季结束,聚烯烃持续上行承压。
【山西:四川省印发《四川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四川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对钢铁行业碳达峰提出要求,明确到2025年,废钢年加工能力超过1500万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40%以上。
卓创资讯高恒宇分析,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也是碳排放大户。实现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四川省提出的《实施方案》要求钢铁行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小牧备案,切实控制新增钢铁产能。2、促进钢铁行业流程结构优化,推动工艺及绿色装备升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3、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4、优化产品结构。5、加强高炉低焦比、高煤比冶炼技术研究应用。6、鼓励节能型炼钢,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的提出对钢铁行业的“碳达峰”路径给出明确指示,可以增强四川钢铁工业的活力,加速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印尼棕榈油产量下降】
据印尼棕榈油协会(GAPKI),印尼8月份棕榈油产量下降至422.1万吨;印尼8月份棕榈油出口下降至207.3万吨;印尼8月份棕榈油库存增至324.4万吨。
卓创资讯孙继森分析,从印尼棕榈油的数据来看,干旱天气的滞后影响或逐渐开始形成新的预期。在棕榈油增产末期,库存上涨,需求开始有所走弱,价格震荡下行,且振幅较弱。而对价格形成支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厄尔尼诺气候的滞后影响显现;二是需求回撤的程度可能不及市场预期,预期差将会对价格形成修复。除此之外,地缘局势所带来的风险也将为商品形成预期底部支撑。因此综合来看,棕榈油四季度行情整体先弱后强,需求的预期差也将成为影响价格拐点的关键。
【2022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2年下降超过51%】
生态环境部10月27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2年下降超过51%。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2.13亿千瓦。
卓创资讯赵渤文认为,我国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和目标,往往更关注和聚焦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通常提到的“碳排放强度”,这也是对经济发展和减碳责任的综合考量。从发展来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而从减碳来看,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做到如此大幅度的碳排放强度下降,说明了我国在此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从《报告》来看,我国仍将继续努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提效、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积极减缓气候变化。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