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见顶影响几何?商业银行降息底线在哪?社科院金融所第三季度报告重点来了
发布时间:2023-10-17 17:56阅读:10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北京报道
10月16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宏观金融分析》(下称“《报告》”)2023年第三季度发布会。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认为,进入三季度,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国内消费、投资和生产边际回暖,支撑经济逐步企稳;但需求不足仍是约束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为刺激需求,央行降息、降准并加大信贷投放,但从“松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路径存在堵点,实体经济信用收缩的问题仍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美联储阶段性加息见顶带来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所容忍的最大限度非对称降息幅度进行了专题研究。
出席发布会的嘉宾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等。美联储加息阶段性见底,缓释我国金融外部压力
“美国长期利率和美元指数阶段性见底,我国金融外部压力有所缓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联盛称,基于两点研究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第一,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出现了“四个分化”——增长分化、通胀分化、货币政策分化和金融市场走势分化。第二,作为国际金融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指标,美国的长期利率和美元指数呈现出了“双见顶”现象。在这两个重要的趋势下,人民币汇率可能呈现阶段性企稳。
对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四个分化”,郑联盛表示,一是全球主要大型经济体经济周期分化,美国经济仍体现较强韧性。二是不同经济体通胀严重分化,部分发展中国家物价失控,美欧物价仍偏高,中国则缓慢回升。三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美国和欧元区等面临较高通胀压力的经济体仍持续加息,但加息节奏逐步放缓,中国则仍有一定的降息诉求。四是国际金融市场涨跌互现,即使在同类市场中分化也较为显著。大宗商品市场中的粮食品类分化明显,充分反映粮食生产国差异境况,股票市场的此消彼长则映射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新态势。由于美国经济大概率会软着陆,加上我国经济趋于好转,全球经济短期出现严重衰退的概率不大。
美国长期利率和美元指数则双双逐步趋向阶段性“顶部”。郑联盛表示,美国在全球增长体系和金融市场格局中仍是“中心国”,美联储未来3个月仍有加息可能,并会将高利率维持一段时间,以期物价回归至政策目标附近。但是,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可能逐步接近阶段性高点。5%可能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阶段性顶部。通胀与通胀预期回落、加息放缓、公共债务负担加剧以及实体经济成本高企等使得美国长期利率难以继续大幅上行。110可能是美元指数的阶段性高点。长期利率趋于见顶、内外利差难以继续扩大、经济基本面有所弱化以及全球避险情绪缓释使得美元指数逐步进入阶段性高点。
郑联盛还提出了三大政策建议:一是“以我为主”,以中国经济的周期作为政策决策的主要判断的依据,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力度,提升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利用当前市场转好的迹象,发挥市场的机制,缓释外部的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资产以及内外经济互动的相对稳定。三是,加强了开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增强内外市场的统筹力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商业银行所能容忍的最大非对称降息幅度是多少?
今年以来,非对称降息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一些人担心,如果商业银行净息差受到影响,利润就会收缩,资本补充就会受到影响,会不会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8月17日,央行发布了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首次讨论了《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
基于上述背景,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江振龙代表的课题组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到降息跟商业的净息差。即降息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如何?目前所能降低的货币政策空间是否受到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的约束?
专题分析表明,在保持商业银行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的前提下,货币政策仍有充足降息空间。
理论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第一,贷款利率下降10个基点使商业银行净息差减少0.07个百分点,投资扩张0.75个百分点,消费增长0.045个百分点,产出增加0.2个百分点,通胀上升0.04个百分点。因此,小幅降息不会对商业银行净息差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促进增长的效果也相当有限。第二,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给定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制定的“扣分线”和“警戒线”,商业银行所能容忍的最大非对称降息幅度至少为100个基点。这表明,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央行仍然有较大的政策空间来降低贷款利率,从而扩大投资和消费增幅,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第三,杠杆率越高的商业银行净息差受到的冲击越大,会更快触及监管机构制定的商业银行净息差“警戒线”。总之,当前形势下,货币政策仍是管用的,只要降息力度足够大;同时应大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便更加充分地发挥降息作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