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回答上证报记者提问:继续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可兑换改革
发布时间:2023-9-15 10:31阅读:90
十年间,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有哪些金融制度创新和成就最具代表性?下一步政策层面还将如何发力?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紧紧围绕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继续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可兑换改革,指导并推动银行用好自由贸易账户等特色金融服务,加快场景融合,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大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政策推进力度,稳步扩大试点覆盖面,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孙辉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年以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围绕人民银行总行出台的支持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政策文件,配套制定实施细则,先行先试了一批国内首创性金融制度,并陆续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充分发挥了上海作为全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设自由贸易账户并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主要体现为惠实体、促改革、防风险。惠实体方面,为企业创造了稳定可期的涉外金融环境,企业可根据公开透明的规则实现跨境自由汇兑、自主决策,用好境内外本外币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改革方面,建立了事中事后风险监测体系,促进了监管思路的转型,推动了金融及要素市场的开放。防风险方面,通过分账核算管理,全方位构建了在上海率先开展可兑换试点的金融“电子围网”,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自由贸易账户启动服务以来,累计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35%;境外非居民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办理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年均增速为104.1%。
二是当好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排头兵”。在上海自贸区率先开展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等试点,形成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不断增强,自贸区人民币跨境收支总额年均增长33%。
三是持续深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先后发布了“1.0至4.0”四版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涉及创新举措二十多项,使上海自贸区在外汇管理改革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涉外收支规模大幅增长。2022年,上海自贸区企业涉外收支总额1.18万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8.5倍。
四是打造临港新片区涉外金融服务创新新高地。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支持临港新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取消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专户管理、企业一次性外债登记等试点。2022年,又进一步启动国内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一次性推出涵盖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13条高水平开放措施,至今试点业务已超400亿美元。
“此外,我们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开展了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等工作。”孙辉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