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需求面临考验,价格难言乐观
发布时间:2023-9-13 07:51阅读:273
螺纹:需求面临考验,价格难言乐观
摘 要
1. 从盘面价格和基差水平来看,螺纹估值偏低。期限结构由back结构转换成了奇异型期限结构
2.虽然即将进入传统的“金九银十”阶段,但需求能否呈现旺季特征面临考验。房地产市场修复不及预期,难以带动用钢需求。基建市场维持中低增速,托底部分用钢需求。出口需求面临继续走弱的压力。
3.粗钢平控下成本端压力增加,叠加产量和库存的低位,增加了行情的复杂性。
4.但整体而言,基于需求的弱势,螺纹价格将难言乐观。
风险提示:需求恢复超预期,粗钢产量控制超预期。
一、基差及期限结构回顾
8月份以来,成材市场交易逻辑切换,由交易预期转变为交易现实。基于钢材需求处于季节性淡季阶段,行情止涨回落。截至8月25日,螺纹主力合约rb2310跌至3716元/吨,上海螺纹现货价格跌至3730元/吨,价格跌至2020年水平。带动基差走低至低位水平,但仍处于正常区间。从盘面价格和基差水平来看,螺纹估值偏低。
今年以来,螺纹基差呈现出低波动性的特点,截至7月25日波动区间在-72-170元/吨之间(近5年来常规波动区间为-150-400元/吨),二季度期货下跌时现货紧跟期货下跌,基差并没有拉大,仅在200元以内波动,说明现货价格同样较为弱势,反映出今年现货终端需求表现较为弱势。而某些时刻期货升水程度不高,又反映出期货利多驱动不强,上涨势头较弱,同样说明基本面形势较为不妙。
从期现结构来看,7月28日开始螺纹10-01合约价差结构逆转为负值并不断走扩(开始收窄时间则从7月初开始)。01-05价差依然维持正值,不过自8月份开始也自高位有小幅收窄。此次价格的变动,使得自2022年以来螺纹一直维持的back结构转换成了奇异型期限结构,01合约价格最高,远月合约价格次之,近月合约则价格最低,此变化同样反映了一个悲观的现实——由于需求拖累螺纹价格走势偏弱运行。
图1:螺纹基差(元/吨) | 图2:螺纹价差(元/吨)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
二、需求面临考验,价格面临考验
接下来表观需求将进入到“金九银十”旺季,但是能否呈现旺季特征,存在一定的考验。当然,从季节性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在每年的8月底至9月份,大部分时候都有一波需求的环比回升过程,回升的程度不一。从今年的下游行业的表现来看,可能也将面临需求回升幅度不大的情况,甚至需求走弱的情况。需求兑现压力较大,价格承压。
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筑底阶段,有效恢复或许需要更多时间。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8.5%,降幅较前值扩大0.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5%,降幅较前值扩大1.2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2%,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8%,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1.2%,降幅扩大1.4个百分点。从房地产市场运行状态来看,年初所预期的修复未能实现,反而出现了连续的走弱现象。
后续来看,房屋销售受制于居民对于收入持续性的担忧和房地产市场预期的担忧,即使有各项销售政策的刺激也难有起色。而房企资金问题受制于销售回款和融资困难,也难以解决资金紧张局面,继而难以推动新一轮的开发投资。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分析来看当前的城中村改造将区别于2015-2017年的货币化棚改,也将不再大拆大建,因此对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将低于当年的棚改。房地产市场恢复的现状对于螺纹需求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将限制螺纹价格波动的高度。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关于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不断出台,但到实际产生效果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传导时间,因此在7月份盘面充分交易了政策预期之后,“金九银十”阶段可能将要面对实际需求呈现的压力。
图3: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 | 图4:房地产相关数据(%)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
对于基建市场,1-7月份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一期下降0.4个百分点。其实自2月份以来,基建累计增速即呈现环比下滑的态势,1-2月份还能保持9%的增速,但当前已经回落至中低水平。当然,基建市场刺激政策也较多,财政部提出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力争在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资金力争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7月份各地专项债发行量明显偏低,进入8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多地重大项目也呈现集中开工态势,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一定的投资拉动效应。不过,基于基建项目中螺纹需求占比仅在3成,因此对于需求拉动的程度仍然有限,起到一定的托底作用。
图5:基建投资增速(%) | 图6:专项债发行(亿元)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
从出口需求来看,1-7月份钢材出口数量累计同比增长27.9%,增速较上一期下降3.4个百分点,出口量达到去年全年的76%。从上半年的出口情况来看,一方面,阶段性较快增长的钢材出口缓解了国内的钢材供应压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上半年粗钢同比增长了877万吨而钢材库存绝对值却较低,因为出口同比增加了1012万吨。
另一方面,钢材出口增速已连续三个月呈现回落态势,此前累计增速在2-4月份达到高峰。上半年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外供应的短缺。2023年上半年,世界前十大钢铁生产国中,仅有中国、印度、俄罗斯、伊朗实现了产量的同比增长,其他国家则均有不同幅度地下降。从区域上看,日、韩两国的粗钢产量略有下降,欧洲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美洲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不过,中国今年上半年粗钢总体上仍维持较高水平,而供需之间的缺口也有利于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另外,汇率变化使得出口增长。今年上半年以来人民币整体呈现贬值态势,国内资源价格更具优势,海外进口需求增加,贸易商出口意愿增强。
后续钢材出口可能面临继续回落的态势,因为从5月份开始,土耳其、日本钢材价格明显下降,与中国FOB出口价差逐渐缩小,中国钢材出口价格优势减弱。同时,海外供应紧张的情况有所缓解,叠加海外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钢材出口将受到一定限制。
图7:钢材出口数量(万吨) | 图8:热轧卷板价格(美元)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
三、粗钢平控下成本端压力增大
当前关于粗钢平控,已有部分钢厂平控或压减产量要求落地的消息,但由于消息的真实性以及减产的时间和节奏均有待验证,市场对其带来的供应收缩仍停留在预期阶段。
先来看下整体可能的限产力度。今年1-7月份粗钢产量62651.4万吨,同比增加1723万吨,同比增长2.5%。计算1-7月份粗钢日产为295.52万吨,7月份日产为292.9万吨。
2022年全年粗钢产量为101796万吨。假设2023年全年粗钢产量与2022年持平,则8-12月产量需要控制在39145万吨即可,环比1-7月减少23506万吨。换算成日产量为255.85万吨,较7月日产减少37.05万吨,即下降12.65%。单从理想化的日产测算指标来看,后期粗钢减产压力较大。
对于生铁产量的降幅,假设2023年生铁产量同比降幅与粗钢相等。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推算,可以得出,今年8-12月份生铁总产量要控制在33490.9万吨,日均产量为218.89万吨,这意味着后续生铁日产量要在7月份日产250.31万吨的基础上减少31.42万吨,下降12.55%。生铁产量降幅直接对应着铁矿和焦炭需求的减量,对于炉料的价格压力不可谓不大,因此钢材成本端的支撑力度将有所削弱。
图9:粗钢平控推演(万吨) |
数据来源:mysteel、徽商期货研究所 |
但是,从8月份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钢厂铁水产量不降反增,说明钢厂尚未进入到减产进程。而9月份钢厂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备货,9月份也不是最佳的减产时机。或许,减产计划将落实到4季度需求淡季阶段,届时将带来成材产量和炉料需求量的同步下降,但是也仍然需要观察下降的幅度是否符合预期。
另外,粗钢平控对产业的影响还将体现在库存上,当前成材及炉料端库存均处于近几年来的较低水平,如果减产力度较大,库存数值可能还将进一步下降。低库存一般对于价格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可能会抵消部分因减产造成的成本降低带来的利空影响,同样产量的降低会减轻供给的压力,都将增加行情波动的复杂性。
图10:铁矿石库存(万吨) | 图11:螺纹库存(万吨) |
数据来源:mysteel、徽商期货研究所
四、总结与展望
虽然即将进入传统的“金九银十”阶段,但需求能否呈现旺季特征面临考验。房地产市场修复不及预期,难以带动用钢需求。基建市场维持中低增速,托底部分用钢需求。出口需求面临继续走弱的压力。粗钢平控下成本端压力增加,叠加产量和库存的低位,增加了行情的复杂性,但整体而言,基于需求的弱势,螺纹价格将难言乐观。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