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的真谛是:“活下去”,才有可能成功
发布时间:2023-5-18 17:21阅读:258
投资者可能喜欢风险,但肯定厌恶爆仓、破产等毁灭性的打击。对可能导致巨大损失的风险事件,即便它们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也要时刻防范,这是一种审慎的风险管理制度。理性投资只有一个内涵:帮助生存,避免毁灭。
“生存第一”法则
在投资界,金融大鳄索罗斯可谓无人不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索罗斯小时候并不姓索罗斯,当时他们一家的姓是施瓦茨,这是一个犹太姓,同时也是日耳曼姓。在匈牙利状况尚好时,索罗斯的父亲防患于未然,找到了“Soros”这个姓,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很有先见之明。“后来随着德国进入匈牙利,父亲寻找不同身份资料保全了全家以及亲友。和大多数人相比,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果断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
索罗斯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三条生存法则:一是冒险不算什么;二是冒险的时候,不要拿全部家当下注;三是做好及时撤退的准备。巴菲特有句至理名言是“要赚钱,你首先得活得长”。有时候,投资者只能用扭曲事实的夸张方法来描述某些小概率风险,否则他将无法生存。因为先有生存,然后才有真理。交易者常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身在投资市场,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风险,也更能坚定地奉行“生存第一”的法则。
我们不可能像计算机一样准确地分析所有信息,因而需要通过一些捷径了解甚至扭曲描述意外事件。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完整的,因此要时刻避免陷入自己未能预见的风险中。而且即便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充分而全面的,也不可能像计算机一样对现实世界作出精确无偏差的理解。
在投资生活中,对交易理念的信仰只是交易者做事的方法,而非最终的结果,就像眼睛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并在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摆脱困境找到出路,或者帮助我们发现远处的猎物,但眼睛并不是为了捕获电磁波而设计的传感器。
信仰本身没有特别不合理的地方,因为它可能是对市场的适应,也可能是生存的捷径。但信仰有时候只是廉价的空谈,完整地理解这句话需要了解它的背景和语境。也就是当问题停留在思考层面的时候,思考过程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扭曲,这样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扭曲同样也存在于信仰领域,某种程度的“欺骗”能提升人们的快乐体验,比如引导人们相信圣诞老人会使他们更幸福,而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事实上,由于存在“偏差与方差互补机制”,你经常“犯错误”反而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就像当你练习射击时,故意偏离一点你瞄准的目标,命中率反而会提高。如果某些错误的代价较小,主动去犯这些错误反而是理性的做法,因为这些错误会给你带来新的发现。
对交易理念的信仰只有付诸行动并主动承担风险,才能与那些装饰性的信仰区别开来。你愿意为一个事物承担多大的风险,揭示了你对事物的信任程度。
真正值得注意的不是这个信仰本身存在了多久,而是对交易理念的信仰帮助投资者存活了多久,以及持有该信仰的幸存人数的规模。很多交易理念比如价值投资持续了上百年,不是因为其有效性,而是因为大多数遵守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活”了下来,这必定是有原因的。
爆仓面前,预期收益都是浮云
当我们阅读经济学教授、投资精英或者证券分析师根据长期回报提出的投资建议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因为即使他们的预测是对的,投资者也无法获得与预期同样的回报,除非你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可以注入市场。据相关统计数据,股票市场的长期投资盈利率在10%左右,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平均有10%左右的人可以保持盈利。但投资者一旦因意外事件亏损出局后,无论他们的投资技能多么高超、行事多么谨慎,都无法再继续参与这个风险游戏。
人生短暂,大多数人在经历很多事后会感慨“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那些在风险行业中生存下来的投资者,都懂得这样一条广为人知的原则,那就是“要想投资成功,你首先得活着”。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说,如果一条河的平均深度是4英尺,千万不要过河。4英尺有多深?大约1.22米,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基本是刚到胸部的高度。水不深,为什么不能过河呢?因为1.22米是平均深度,河边也许只有10厘米深,河中央可能有2米深。如果不慎跌入2米深的泥沼,危险难以想象。经验证明,无视风险、低估失败的概率而表现出伪勇敢的人,在真正的风险面前,往往异常懦弱或过度反应。如果一座桥摇摇欲坠,将桥梁倒塌归咎于最后一辆车是不明智的,更愚蠢的是试图提前预测哪辆车会压垮大桥。所以投资者在生活和投资中要尽量保持对风险事件后果的“敬畏”,因为爆仓不仅会让你前功尽弃,还会让你永远出局。在爆仓的风险面前,成本收益都是微不足道的。
塔勒布《随机漫步的傻瓜》中有一个核心案例:假设有一群人在玩俄罗斯轮盘游戏,单次获胜的奖金是100万美元,每6个人中有5个人可以获胜,如果有人用标准的成本收益模型来分析,那么他很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声称参与游戏的人有83.33%的机会赢得奖金。但如果你不停地玩这个游戏,最终的结局一定是“躺在坟墓里”,这时候你的预期收益便都成了浮云。
审慎交易,避开“毁灭性”打击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高估小概率事件风险的天然倾向,这些心理学家想当然地假设他们的实验对象永远不会再遇到小概率风险。他们不善于应对动态变化,他们所做的很多实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是相悖的,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比如重仓交易在某个时段内没有什么风险,而且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如果用成本收益来分析的话,那些专家可能就认为重仓交易的风险微不足道。但持续重仓交易最终会导致毁灭,只不过起作用的不是一次交易,而是每年很多次累积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一个人不断地重复暴露在风险之中,无论多么小概率的危险,最终都会带来灭亡。
如果你在某次小概率的爆仓风险中得以幸存,并继续重复这种行为,最终你爆仓的概率一定是100%。虽然小概率事件的风险是一次性的,在第一次事件中幸存下来,并不会增加第二次小概率事件中的风险看起来似乎合理,但是持续暴露在小概率风险之下的次数累积,即使爆仓的概率小于1%,在持续、重复的过程中这个概率也会越来越接近100%。
交易时我们常想当然地假设自己不会遇到任何意外风险,而且永远不会。但事与愿违,投资市场中充满了随机性的风险。我们不能把这些因素与人的生活隔离开来,比如你停在外边的车有可能被无缘无故地撞上,你的投资组合可能因突发的地缘政治风险亏得一塌糊涂,你开的烘焙店可能因为邻居家失火而遭池鱼之殃等。
为了使某项投资策略跟上指数的收益,投资者应该在盈利的时候采取相应激进的手段追加投资,而在遭受损失的时候采用保守策略缩减投资。盈利突破某一设定的界限水平时,我们应该积极地下注;当你开始损失并跌破界限水平时,就应该减少下注金额,就像有一个开关控制你的资金流一样。事实证明,很多能长期“存活”的交易员都是这样做的。
理性投资,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交易的信仰,可以使我们避免做出威胁交易者“生存”的事情。巴菲特的成功从来不是依靠所谓的成本收益分析赚来的,恰恰相反,他只是建立了一个严格的筛选体系,只有通过筛选的项目他才进行投资。巴菲特曾经说过,成功人士和真正的成功人士之间的区别就是后者几乎对所有投资机会说“不”。许多方法都可以赚到钱,且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远远小于这些有可能导致交易崩盘的复杂方法。
事实上,拒绝那些标新立异的“伪先进”技术并不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很高的成本。有些投资者就喜欢心安理得地做一些在别人眼里“杞人忧天”的事情,他们对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小概率事件的防范近乎偏执,因为他们很清楚,只要做对一次,就足以挽救自己。
但是,有些情况下风险对我们有利。实际上,市场波动并不一定都代表风险,小的伤害有时候可能是有益的,但大的伤害,尤其是不可逆转的伤害则是我们始终要提防的风险。夸大和渲染市场波动造成的危害是危言耸听,但对可能导致爆仓或毁灭风险事件,即便它们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也是无论怎么夸大或渲染都不过分的,这是一种审慎的风险管理制度。
投资者可能会喜欢风险,但肯定厌恶爆仓、破产等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一个策略可能触及爆仓风险,那无论有多么大的预期收益都得不偿失。同时,摧毁交易的风险和交易内部的波动是不同的,再小的风险累积起来最终都会导致你的预期寿命缩短。因此,只有理性交易,才能避免系统性毁灭。理性并不是那些可以用清晰的语言描述的因素,理性只有一个内涵:帮助生存,避免毁灭。
期货交易简单吗?简单,如果您认为交易很难,点个小赞,加玉涛微信好友,后续玉涛将会持续为您讲解关于期货交易里的各种弯弯绕,弱水三干,只取一瓢饮,让我为您捅破期货市场这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