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中特估”有望为港口企业内部改革与资本市场再定价带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3-5-18 09:08阅读:185
中金研报指出,央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中特估”有望为港口企业内部改革与资本市场再定价带来新机遇。短期来看,随着“中特估”提出以及央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资金与情绪的偏好让港口估值有所回升;长期来看,在央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中特估”有望从行情驱动转变为改变港口公司底层经营逻辑和治理结构,从而实现港口行业长期估值修复与定价提升。
中金认为,港口板块有望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对自身成长性、治理机制和信息交流等问题妥善优化,压制估值的因素若能得到逐步化解,当前的偏低估值现象有望继续修复,并带来较好的相对收益。
年初至今(至5月12日)中信港口指数上涨13.2%,为交运板块中涨幅第三的子行业,远高于沪深300指数1.7%的涨幅,跑赢大盘11.5ppts。其中,多个港口企业股价较快上涨,唐山港、秦港股份、青岛港-A分别上涨42.7%、36.4%和32.6%。
港口行业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集装箱、干散货和液体散货的装卸、存放及过驳等服务,并从中获取收益。作为贸易大国,中国港口规模领先全球。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我国港口曾迎来发展的黄金期。2000年至2022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由410万TEU增长至2.96亿TEU,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5%。截至2022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的35%,2022年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据七席,皆体现了我国港口在全球的重要发展地位。
年初以来低估值港口板块持续修复,但目前与其他板块比较而言仍存在折价。自去年11月底“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明确“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治理”,基本面优质、竞争力强、估值不高的港口上市公司近期受到投资者关注,估值持续合理修复。从宏观环境看,这一策略当下奏效的最主要原因,是在相对不确定的增长和政策环境下提供分红现金流的确定性。
港口板块具备政策引导下的资产整合和公司治理优化能力。我们认为港口板块有望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对自身成长性、治理机制和信息交流等问题妥善优化,压制估值的因素若能得到逐步化解,当前的偏低估值现象有望继续修复,并带来较好的相对收益。
“中特估”+深化国企改革,对港口估值影响几何?
央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中特估”有望为港口企业内部改革与资本市场再定价带来新机遇。2020年我国开启3年国企改革,在积极开展央企重整、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聚焦优质主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11月,证监会主席在2022金融街论坛中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而在我国估值体系中,市场对于传统央国企定价不高的问题得到关注。2022年12月,上交所制定完成新一轮《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服务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助推央企专业化整合等。随后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对于进一步深化国央企改革方面进行多次表态, 2023年年初,国资委进一步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将“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2023年1月,国资委提出要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更好发挥中央企业核心功能。
短期:情绪及资金催化短期估值上涨
短期来看,随着“中特估”提出以及央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资金与情绪的偏好让港口估值有所回升,年初至今(5月12日)中信港口指数市净率和市盈率分别上涨22.6%、12.8%。港口作为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以及货物流通的重要枢纽,其估值水平亦逐步走向合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