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
发布时间:2021-1-15 13:53阅读:553
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一只跳蚤“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德国诗人海涅这一句著名的话感叹了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其实生产企业也面临着像他同样的困境,有的企业看上了一个项目便雄心勃勃地建厂房、进原料、招员工,折腾了一阵子后才发现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受市场欢迎。
经济学用生产函数来描述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生产要素可能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包括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如土地、河流、森林和矿藏等。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前者如厂房、机器、原材料等。
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统称企业生产的四要素。通过对这四要素的运用,企业可以生产各种有形的实物产品,如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书本等,也可以提供无形的产品,我们把这类产品称为服务(或劳动服务,简称劳务),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理解经济学上的生产函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生产函数实质上是描述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因此一旦生产技术发生了变化,则原有的生产函数就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生产函数形式。
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之前水稻的最高亩产量也就在400公斤左右,到了2000年,由他主持的超级杂交稻第一期实现了亩产700公斤的目标,到了2004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突破,每一次生产技术的突破都标志着水稻的生产函数发生了改变。2007年77岁高龄的袁隆平仍充满激情地说:“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随着水稻培育技术的提升,以及相关技术,如收割、施肥等技术的提高,水稻的产量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水稻生产函数也会发生相应地改变。
其次,生产函数中的因变量是产品的产量,而且是最大产量。比如上面举的杂交水稻的例子,该生产函数在2000年的时候,其因变量就是700,表示在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下,水稻的亩产量最高能够达到700公斤,在这种要素组合下如果产量达不到700公斤,说明生产是没有效率的(当然也可能出现了天灾,不过我们把这种情况排除在外),当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那种要素组合也达不到高于700公斤的产量。
最后,生产函数只考虑生产,不考虑销售。所以,经济学家关心的不是销售问题,而是生产问题。就像我们在本节一开始说的那样,尽管有的企业资源利用得很好,各种生产要素都搭配都很合理,产出也达到了最大,但由于产销不对路,所以你“播下了龙种,收获了跳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企业老板关心生产更关心销售,如何销售?这当然是商学院要传授的知识。
有了生产函数的概念后,经济学里的另外一个概念——边际产量也就浮出了水面,边际产量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经济学中,边际产量也被称为边际报酬。
在经济学中,边际报酬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生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如原材料等)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数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超过这一数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就是递减的。和边际效用一开始就递减的规律略微不同,一般而言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生活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屡见不鲜。我们常说的“人多瞎胡乱,鸡多不下蛋”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过去大锅饭下的效率低下就可以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予以解释。
和生产函数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经济学术语是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指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即生产要素的规模发生变化)与由此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中,通常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又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形。
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全部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不变指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全部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递减指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全部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在企业扩大规模的长期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先后经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才最后稳定下来或最终被淘汰,这在企业生产理论中被称为企业生命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与规模报酬递增非常接近的另外一个经济学术语是规模经济,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的区别在于,后者的生产规模不一定是按照同等比例进行变化但产出一定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大幅度增加。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