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黄金十年”的中国汽车,未来怎么走
发布时间:2023-4-22 20:19阅读:370
摘要:备受关注的2023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备受关注的2023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有网友记录下了这样一段“名场面”:大众集团旗下的豪华品牌保时捷的高管前往比亚迪展区,近距离考察了这家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巨头的新车型,频频触碰新车并拍照。随后,宾利、兰博基尼、法拉利等车企高管也纷至沓来。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高管参观中国展台引发关注并非首次,但此前颇为尴尬。2017年,凭借“模仿”成名的众泰汽车展台展出了高人气车型SR9,由于外观酷似保时捷Macan,引得时任保时捷CEO来到众泰汽车展台一探究竟。而其观展后脸上内涵丰富的表情也被网友捕捉下来,成为当年车展的热门话题之一。
从被诟病的“抄袭”到如今的“超越”。在今年的上海车展,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自主新能源车型在技术研发、服务创新等能力上显著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外车企的“角色”互换。
比如,比亚迪推出的高端系列“仰望”,官方公布的百公里加速能够做到极致的3秒级,并且能够实现原地掉头、浮水模式;奇瑞的鲲鹏动力系统,让极短时间内补能80%成为可能,并且能够实现大于300公里的自动接管里程。蔚来的负责人表示:“上海车展首日,蔚来展台迎来非常多的海外车企高管,有的是提前预约,有的是‘不请自来’,从新车到创新服务,大家都很好奇。”
2023上海车展,实际上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缩影。让跨国企业倍感压力的,关键还是来自中国车企已抢占新能源汽车风口。比如在零部件领域,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中,中国公司牢牢占据了6席,。而在整车市场,去年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达536万辆,约占全球销售总量的2/3。
事实证明,让国外百年车企弯腰折服、甚至登门拜访学习的,只有依靠实力。近两年,中国汽车行业不仅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和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在动力电池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化上,中国车企全面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汽车工业无论放到世界上哪个大国,都是志在拔得头筹的支柱产业,所以,竞争的格局更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宏观角度讲,我们应该看到,如今的良好局面,起步于十年前国家下出的第一步大棋。2013年9月份,财政部和科技部发布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继续给予补贴。国家政策对于生产、研发和消费的刺激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继续良性发展,仍然离不开好的政策激励,这也是政策制定者、行业企业需要持久关心的问题。
其次,研发仍然是“王道”。数据显示,2021年,有520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披露研发投入数据,合计研发投入总额达2550.62亿元。其中,只有极少数的头部车企研发投入进入百亿元级,这与许多国内外知名的科技企业在争夺全球市场、抓住黄金发展机遇期时,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要想技术领先,要想通过技术打动海外消费者,研发的投入必须持续。
第三,于微观角度,汽车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宗消费品,只谈理念、技术,而不重视消费体验也无法“俘获人心”。据第三方投诉平台车质网的数据显示,2022年该网站受理的有效投诉总量突破13万件,较2021年上涨27.5%。可以看到,汽车投诉的增速明显“跑过”了汽车消费的前面。其中,续航虚标、车机故障、刹车失灵是最突出的三个问题。
这其中,有需要依赖技术的提升来解决,也离不开合理的销售策略、积极的售后服务等。买车的时候“一张脸”,售后的时候“又是一张脸”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从去年开始,随着《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的试行,意味着汽车领域实现了全行业的开放。这一举措,既意味着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相关企业在资金等方面将有更多的“机”;同时,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势必将会面临出局的“危”风险。这也要求我国推动汽车制造的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水平要有登上新的台阶的紧迫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