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在高位持续累积,沪胶逼近前期低点,弱势格局何时休
发布时间:2023-4-6 07:36阅读:371
3月份以来,外围宏观因素多变,美联储继续鹰派表态扭转了此前市场宽松的预期,同时欧美银行业危机掀起市场的悲观和恐慌情绪,以原油和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再度大幅下跌,沪胶更是逼近前期低点。
广州期货橡胶研究员傅超认为,当前制约橡胶盘面上行的主要因素是橡胶库存在高位持续累积。我国天然橡胶的消费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追踪青岛港口的橡胶库存变动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到橡胶的实际需求情况。截至3月26日,青岛港口库存为65.03万吨,周环比增加3.48%,处于近年来较高位置。橡胶下游轮胎厂尽管近期订单增量放缓,但开工仍旧处于相对高位,橡胶原料的库存没有见到拐点,预计与前期欧美方面推迟订单,导致许多低价橡胶货源涌入国内,近期集中到港有关。在近期下游轮胎开工率高位回落的情况下,港口去库拐点暂不明朗。
西南期货产业研发中心经理张伟认为,橡胶期货走势疲软主要是下游整体需求偏弱,而最重要的因素是成品轮胎去化乏力以及相对高的原料库存,预计库存拐点或在今年二季度后半程出现。因此,短期来看,天胶盘面仍将承压运行。
从橡胶的基本面来看,傅超分析认为,供应端,目前全球天胶仍处低产季。国内海南产区月底陆续开割,但云南产区受到白粉病限制个别地区延迟开割,虽到开割季但胶水产出有限。因国内天胶产量在全球占比不足10%,所以海南产区增量预期的影响甚微。从原料价格来看,近期泰国宋卡原料生胶片、三烟片、胶水和杯胶价格持续小涨,对盘面形成底部支撑。因此,从供应端和成本端来看,橡胶底部支撑较强。
库存方面,当前橡胶进口量高位,国内显性库存压力较大,去库拐点暂不明确。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含胶乳)合计132.2万吨,同比增加10.8%,2022年同期进口量为119.3万吨。2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包含乳胶、混合胶)共计57.8万吨,环比上涨5.27%,同比上涨36.09%。2023年1—2月份,中国进口天然橡胶(包含乳胶、混合胶)共计112.70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2.85%。分胶种看,2月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最大的仍为混合胶,月内进口35.53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1—2月混合胶总进口量73.56万吨,同比增加27.84%。2月份同比增长最大的为天然乳胶,同比增幅79.2%。2月混合胶进口量同比增长明显,进口主力来自泰国、越南,两者占比高达83%。一季度由于国际需求下滑,出口压力向中国市场转移,导致中国市场依然保持高进口量。
目前国内天然橡胶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截至3月26日,中国天然橡胶社会库存131.2万吨,其中深色胶社会总库存为76.6万吨,浅色胶社会总库存为54.6万吨。截至3月24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小计增加473吨至197058吨,注册仓单减少340吨至188040吨。截至3月26日,保税区库存环比下降1.17%至10.97万吨,一般贸易库存环比增加3.23%至51.9万吨,保税和一般贸易合计库存量62.8万吨。青岛天然橡胶保税库存和一般贸易库存继续累积,其中深色胶小幅增加,浅色胶继续呈现降库趋势。
下游轮胎方面,从近期半钢胎和全钢胎的开工率来看,市场需求有走弱迹象,4月订单量放缓,企业成品库存存在增加预期,对原材料库存周转谨慎,但常规型号轮胎销量依旧畅销。终端汽车市场方面,2月乘用车与重卡市场景气度回升,但汽车产销1—2月累计同比依旧有不小的下滑,预计3—4月在多地“政企联合”提供高额补贴下购车需求将有所提升,车市将缓慢复苏。市场人士认为,短期天然橡胶市场在库存高企下继续跟涨稍显乏力,但在下有底部支撑下,以振荡偏强运行为主。
张伟表示,目前橡胶的基本面情况仍然偏空,供应方面,国内二季度有增量,需求端下游订单放缓以及终端消费传导不畅,振荡反弹高度相对有限。
傅超表示,从原料端估值来看,目前天然橡胶的价格处于历史底部,下行空间较为有限。后市需要关注青岛橡胶港口库存的拐点,以及终端汽车消费在新能源补贴和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彻底退出市场后的具体表现。
中融汇信期货投资研究中心范国和表示,上年度国内外主产区天胶产量受气候、疫情影响有限,原料产出平稳,下游国内受疫情影响需求下滑。本年度,疫情影响消退,稳增长提振商品需求。下游需求复苏预期增强,节后轮胎开工维持高位。近期海外银行业危机暂告一段落,商品市场修复性反弹。橡胶期货走势相对滞后,基本面受制于库存高企,开割季来临,需求增长乏力,短期走势振荡偏弱,中期趋势在需求复苏预期下谨慎看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